|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导言 | 第7-16页 |
| 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 2.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8页 |
| 3.研究综述 | 第8-13页 |
| 4.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 5.研究创新 | 第14页 |
| 6.本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14-16页 |
| 1. 毛泽东:侧重于间接调查,大力倡导并推动全党调查研究,结出过重要成果 | 第16-22页 |
| ·1956 年《论十大关系》出台前后的调查研究实践 | 第16-18页 |
| ·60 年代初,大力倡导并推动全党调查研究,结出硕果,自己主要是间接调查 | 第18-22页 |
| 2. 刘少奇:有间接调查,也有直接调查 | 第22-30页 |
| ·1955 年底至 1956 年 5 月听取近四十个部门的汇报,为起草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作准备 | 第23-24页 |
| ·1957 年就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作的调查 | 第24-27页 |
| ·1961 年湖南农村调查 | 第27-30页 |
| 3. 毛泽东与刘少奇调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毛泽东局限于间接调查的原因 | 第30-34页 |
| ·毛泽东与刘少奇调研的相同点 | 第30-31页 |
| ·毛泽东与刘少奇调研的不同点 | 第31页 |
| ·毛泽东局限于间接调查的原因 | 第31-34页 |
| 4. 差异产生的后果与“四清”运动中两人均未深入调研的遗憾 | 第34-39页 |
| ·差异产生的后果 | 第34-36页 |
| ·“四清”运动中两人均未深入调研的的遗憾 | 第36-39页 |
| 5. 结语 | 第39-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