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12页 |
| 一、马尔库塞的生平和思想历程 | 第7-8页 |
| 二、法兰克福学派及其“批判的社会理论” | 第8-10页 |
| 三、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架构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批判的社会理论:单向度理论解析 | 第12-21页 |
| 一、“丰裕社会”与“病态社会” | 第12-14页 |
| 二、一体化理论 | 第14-15页 |
| 三、科技批判理论 | 第15-17页 |
| 四、对现代哲学的批判 | 第17-21页 |
| 第二章 批判的文明理论:爱欲解放论 | 第21-28页 |
| 一、性欲与爱欲 | 第21-23页 |
| 二、额外压抑与操作原则 | 第23-24页 |
| 三、非压抑性文明 | 第24-25页 |
| 四、“乌托邦的终结”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批判的革命理论:革命新理论 | 第28-38页 |
| 一、社会革命论 | 第28-31页 |
| 二、艺术革命论 | 第31-34页 |
| 三、自然革命论 | 第34-38页 |
| 结论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