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结霜的实验研究和霜层生长的模拟与预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引言 | 第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霜物性及结霜模型的研究 | 第10页 |
·除霜的方法 | 第10-11页 |
·抑制结霜的研究 | 第11-12页 |
·表面处理及涂层的研究 | 第12页 |
·本课题的目的与任务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的研究 | 第13-20页 |
·实验装置介绍 | 第13-15页 |
·实验目的 | 第13页 |
·实验台示意图 | 第13-14页 |
·实验台简介 | 第14-15页 |
·实验的选材及实验方法 | 第15-16页 |
·涂层材料及表面的处理 | 第15-16页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16页 |
·参数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 第16-18页 |
·霜层高度的测量 | 第17页 |
·液滴直径的测量 | 第17页 |
·接触角的测量 | 第17-18页 |
·误差分析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疏水性表面霜层生长的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 第20-38页 |
·不同表面结霜初始形态的研究 | 第20-26页 |
·凝结-凝固结霜 | 第20-21页 |
·疏水性表面上液滴的凝并 | 第21-24页 |
·液滴凝结-凝固所需时间的研究 | 第24页 |
·凝结-凝固过程的理论分析 | 第24-26页 |
·疏水性表面霜层生长的实验研究 | 第26-30页 |
·疏水性表面和无涂层表面霜层生长的对比研究 | 第26-27页 |
·疏水性表面上霜晶的分布 | 第27-29页 |
·疏水性表面和无涂层表面霜沉积量的对比研究 | 第29-30页 |
·影响疏水性涂层霜层生长的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不同工况对疏水性表面霜层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涂层厚度对疏水性表面结霜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表面下霜层高度随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式 | 第32-34页 |
·关联式的建立 | 第32-33页 |
·关联式的改进 | 第33页 |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33-34页 |
·疏水表面抑制结霜的理论分析 | 第34-37页 |
·不同表面的接触角与表面张力 | 第34-35页 |
·成核的驱动力的分析 | 第35-36页 |
·成核临界直径和成核势垒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吸水性表面霜层生长的实验研究 | 第38-46页 |
·吸水性涂层抑霜的实验研究 | 第38-42页 |
·不同表面霜层生长的对比研究 | 第38-40页 |
·吸水性涂层对霜晶体空间分布的影响 | 第40-42页 |
·吸水性涂层抑霜效果的分析 | 第42-44页 |
·吸水性涂层对霜层高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吸水性涂层对霜沉积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涂层厚度对结霜的影响 | 第44-45页 |
·吸水性涂层延缓结霜的理论分析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不同表面霜层生长的模拟与预测 | 第46-59页 |
·成核概率的研究 | 第46-48页 |
·一维随机生长模型简介 | 第46-47页 |
·成核概率的理论分析 | 第47-48页 |
·成核量的统计 | 第48页 |
·模拟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48-5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模拟计算中的关联式 | 第49-50页 |
·模拟结果与验证 | 第50-56页 |
·结霜过程的预测模型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不足之处及今后工作设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在读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