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内信用风险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外信用风险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五节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新资本协议概述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巴塞尔协议的起源和演进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 第18页 |
第三节 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的规定 | 第19-20页 |
第五节 新资本协议下信用风险概述 | 第20-24页 |
一、信用风险的基本要素 | 第20-21页 |
二、违约定义 | 第21页 |
三、暴露风险 | 第21页 |
四、收回风险 | 第21-23页 |
五、年期 | 第23-24页 |
第六节 信用风险计量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七节 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计算举例 | 第25-30页 |
一、标准法风险权重 | 第25-26页 |
二、假设信用组合的基本数据 | 第26页 |
三、计算与结果比较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各类银行指标向好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31-40页 |
一、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 | 第32-35页 |
二、缺乏清晰而统一的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 | 第35页 |
三、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缺乏独立性 | 第35-36页 |
四、内部过度的分级授权层次制约控制力和经营效率 | 第36页 |
五、实行“大一统”式的粗放信贷管理模式 | 第36-37页 |
六、信贷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落后 | 第37页 |
七、缺乏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37-38页 |
八、信贷风险控制前后环节明显失衡 | 第38-39页 |
九、信贷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0-68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层面分析 | 第40-57页 |
一、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 | 第40-43页 |
二、信用风险量化技术 | 第43-46页 |
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内部评级法 | 第46-57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层面管理信用风险 | 第57-68页 |
一、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 第57-62页 |
二、培育先进信用风险文化 | 第62-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