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岩体与地表移动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矿山岩体与地表移动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矿山岩体与地表移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矿山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与地表移动分析 | 第15-20页 |
·矿山地下开采引起的岩体移动 | 第15页 |
·岩体移动的过程 | 第15页 |
·岩体移动变形特征 | 第15页 |
·岩体移动的形式 | 第15页 |
·矿山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 | 第15-16页 |
·地表移动的过程 | 第15-16页 |
·地表移动破坏类型 | 第16页 |
·地表移动的形式 | 第16页 |
·岩体与地表移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岩体与地表移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影响岩体与地表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岩体移动角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页 |
·岩体移动角的概念 | 第17页 |
·岩体移动角确定方法 | 第17页 |
·岩体移动角影响因素 | 第17页 |
·断层与开采沉陷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17-19页 |
·断层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 | 第17-18页 |
·开采对断层的"活化"效应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工程背景及地质条件 | 第20-28页 |
·区域地质 | 第20-21页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20页 |
·区域地层 | 第20-21页 |
·矿床地质 | 第21-24页 |
·地层 | 第21-22页 |
·构造 | 第22-23页 |
·岩浆活动 | 第23-24页 |
·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 | 第24页 |
·成矿特征 | 第24页 |
·水文地质 | 第24-25页 |
·环境地质 | 第25页 |
·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 第25-26页 |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 第26页 |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 | 第26页 |
·开采现状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地表变形和岩体移动的数值计算及综合分析 | 第28-56页 |
·岩体与地表移动的有限差分计算分析 | 第28-46页 |
·拉格朗日差分法及FLAC3D软件简介 | 第2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方案 | 第28-30页 |
·计算参数与约束条件 | 第30-31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1-42页 |
·受断层控制的岩体移动规律分析 | 第42-46页 |
·岩体与地表移动的离散元计算分析 | 第46-53页 |
·离散单元法及2D-block软件简介 | 第46-4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计算方案 | 第48-49页 |
·计算参数 | 第49-50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53页 |
·岩体与地表移动的数值计算综合结论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岩体移动规律的综合监测研究 | 第56-72页 |
·岩体移动的现场调查 | 第56-58页 |
·调查范围 | 第56页 |
·调查情况 | 第56-58页 |
·岩体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58-63页 |
·监测内容 | 第58页 |
·监测方法 | 第58-60页 |
·岩移监测点的布置 | 第60-63页 |
·岩移监测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位移分析 | 第63-66页 |
·应力分析 | 第66-70页 |
·岩移监测综合结论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岩体移动角与移动范围研究 | 第72-90页 |
·工程类比法确定移动角 | 第72-75页 |
·主矿体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73-74页 |
·飘带矿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74页 |
·板岩矿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74-75页 |
·全苏矿山测量研究所推荐的方法 | 第75-77页 |
·主矿体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76页 |
·飘带矿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76-77页 |
·板岩矿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77页 |
·根据地表斑裂推算岩体移动角 | 第77-78页 |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的移动角确定 | 第78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78-84页 |
·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78页 |
·用神经网络预测岩体移动角的输入指标 | 第78-79页 |
·用神经网络预测岩体移动角的输出指标 | 第79页 |
·用神经网络预测岩体移动角的学习样本 | 第79-81页 |
·岩体移动角选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81-83页 |
·模型预测精度验证 | 第83-84页 |
·狮子山铜矿岩体移动角及移动范围的预测 | 第84页 |
·确定受地质构造控制的岩体移动角 | 第84-86页 |
·确定受地质构造控制的岩体移动角的方法 | 第84-85页 |
·狮子山铜矿主矿体下盘岩体移动角的确定 | 第85-86页 |
·岩体移动角与移动范围的综合分析与确定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