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AS谐波信号线型计算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气体检测概述 | 第12-17页 |
·气体检测应用 | 第12-14页 |
·气体检测方法 | 第14-17页 |
·TDLAS的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TDLAS的优点 | 第17-18页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9-20页 |
·研究的目的、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0-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结构 | 第22-23页 |
第2章 光谱检测方法及TDLAS理论基础 | 第23-40页 |
·气体分子吸收光谱基本理论 | 第23-28页 |
·气体分子能级结构理论 | 第23-25页 |
·气体分子红外吸收特征 | 第25页 |
·气体分子吸收线型和线宽 | 第25-27页 |
·吸收线的选取及HITRAN数据库的应用 | 第27-28页 |
·比尔-朗伯定理 | 第28-30页 |
·比尔定理 | 第28-29页 |
·朗伯定理 | 第29页 |
·比尔-朗伯定理 | 第29-30页 |
·TDLAS测量原理 | 第30-35页 |
·直接吸收测量技术 | 第30-32页 |
·谐波检测测量技术 | 第32-35页 |
·TDLAS系统的主要构成 | 第35-40页 |
·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激光光源及光源控制器 | 第36页 |
·调制信号的产生 | 第36-37页 |
·光电探测器 | 第37-38页 |
·前置放大电路 | 第38页 |
·锁相放大器及其工作原理 | 第38-40页 |
第3章 TDLAS谐波信号线型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40-51页 |
·谐波信号线型 | 第40-44页 |
·谐波信号线型分析 | 第40-41页 |
·谐波信号线型模拟 | 第41-44页 |
·FM谐波计算方法 | 第44-46页 |
·AM-FM谐波计算方法 | 第46-51页 |
·公式推导 | 第46-49页 |
·AM-FM一次谐波计算方法 | 第49-50页 |
·AM-FM二次谐波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第4章 无振幅调制时线型计算及比对 | 第51-60页 |
·计算比对方法与参数的选取 | 第51-52页 |
·计算比对方法 | 第51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51-52页 |
·无剩余振幅调制时线型的计算比对 | 第52-60页 |
·最佳调制时信号线型比对 | 第52-54页 |
·无剩余振幅调制时调制系数对线型影响的分析 | 第54-60页 |
第5章 有振幅调制时信号线型的计算 | 第60-68页 |
·剩余振幅调制影响下线型变化的基本规律 | 第60-61页 |
·最佳调制参数及线型参数变化规律 | 第61-63页 |
·线型参数变化规律 | 第61-62页 |
·最佳调制系数的确定 | 第62-63页 |
·基线随调制参数的变化 | 第63-66页 |
·左右峰值及差值随调制参数的变化 | 第66-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68-69页 |
·所做的工作 | 第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8-69页 |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