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43页 |
·药品管理效益研究的宏观背景 | 第18-22页 |
·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 第18-20页 |
·全球性的企业并购使产业集中度和竞争水平明显提升 | 第20-21页 |
·全球化学原料药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第21页 |
·新药研发“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特征更加显著 | 第21-22页 |
·新药研发更加注重药物的经济性 | 第22页 |
·药品管理效益的研究意义 | 第22-28页 |
·效益研究的重要性 | 第23页 |
·药品管理效益的特点 | 第23-24页 |
·研究我国药品管理效益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第24-28页 |
·现有研究状况 | 第28页 |
·国外研究状况与趋势 | 第28页 |
·我国研究状况 | 第28页 |
·相关概念与认识 | 第28-39页 |
·效益 | 第29-30页 |
·系统及其特征 | 第30-31页 |
·系统科学与系统方法 | 第31-34页 |
·管理 | 第34-35页 |
·与药品管理最为相近的几个概念 | 第35-37页 |
·药品管理 | 第37-38页 |
·药品管理效益 | 第38-39页 |
·合理用药 | 第3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第39-40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重点 | 第40-41页 |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历史观察的研究方法 | 第41页 |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以系统方法为重心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二章 发达国家药品管理发展历程及其成功经验 | 第43-80页 |
·美国药品管理发展历程 | 第43-63页 |
·美国药品管理的萌芽与诞生阶段(1820~1906年) | 第44-46页 |
·美国药品管理的成长阶段(1906~1938年) | 第46-49页 |
·美国药品管理的发展和完善阶段(1938~1963年) | 第49-53页 |
·美国药品管理的创新阶段(1963~1984年) | 第53-58页 |
·美国药品管理的近期发展阶段(1984年~现在) | 第58-63页 |
·英国、德国等国家药品管理发展概况及其效益分析 | 第63-70页 |
·英国 | 第63-66页 |
·德国 | 第66-68页 |
·法国 | 第68-70页 |
·美国药品管理效益的综合分析 | 第70-79页 |
·对药品管理使命的表述简短明确 | 第70-71页 |
·围绕使命不断拓展管理范畴和内容 | 第71页 |
·适时出台措施,促进多目标的共同实现 | 第71-76页 |
·目标重点突出,落实坚定不移 | 第76页 |
·广泛争取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和支持 | 第76页 |
·把握机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 第76-77页 |
·严格管理的同时给企业留足发展的空间 | 第77-78页 |
·管理目标存在要素上的疏漏 | 第78页 |
·在不具有执法能力时出台法律规定 | 第78-79页 |
·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 第79页 |
·反馈控制模式影响管理效益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三章 我国药品管理及其效益分析 | 第80-119页 |
·计划经济体制阶段(1949~1978年) | 第80-85页 |
·药品管理机构概况 | 第80-82页 |
·药品研发领域概况 | 第82页 |
·药品生产领域概况 | 第82-83页 |
·药品流通领域概况 | 第83-84页 |
·药品使用领域概况 | 第84-85页 |
·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78年~现在) | 第85-111页 |
·药品管理机构概况 | 第85-88页 |
·药品研发领域概况 | 第88-96页 |
·药品生产领域概况 | 第96-104页 |
·药品流通领域概况 | 第104-109页 |
·药品使用领域概况 | 第109-111页 |
·我国药品管理效益的综合分析 | 第111-117页 |
·缺乏使命的引领 | 第111-112页 |
·目标不确切 | 第112-113页 |
·管理机构多、管理权力分散 | 第113页 |
·管理模式及价格政策缺乏对企业实力的培育 | 第113-115页 |
·缺乏对市场的适时规范与宏观控制 | 第115-116页 |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 第116页 |
·管理机构本身的工作效率与作用有待提高 | 第116-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四章 影响药品管理效益关键要素的系统分析 | 第119-132页 |
·对提高药品管理效益的系统认识 | 第119页 |
·关键要素之一—药品管理的使命 | 第119-123页 |
·科学合理的药品管理使命的重要作用 | 第120-122页 |
·中美药品管理使命的差异比较 | 第122-123页 |
·关键要素之二—药品管理系统的目标 | 第123-126页 |
·系统目标的一般特征 | 第123-124页 |
·确定系统目标可能面临的情况 | 第124页 |
·药品管理系统目标的特殊性 | 第124-125页 |
·中、美药品管理系统目标的差异及其后果 | 第125-126页 |
·关键要素之三—药品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与高效性 | 第126-127页 |
·关键要素之四—新药研发 | 第127-128页 |
·新药研发的社会效益 | 第127页 |
·新药研发的经济效益 | 第127-128页 |
·关键要素之五—进入壁垒及退出障碍 | 第128-129页 |
·关键要素之六—价格 | 第129-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五章 我国药品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高效运行的途径与方法 | 第132-151页 |
·我国药品管理的使命 | 第132-135页 |
·法律赋予的使命 | 第132-133页 |
·现实使命 | 第133-134页 |
·我国药品管理的应然使命 | 第134-135页 |
·我国药品管理的总目标 | 第135-137页 |
·对我国药品管理系统的构想 | 第137-142页 |
·构建我国药品管理系统的逻辑思路 | 第137-140页 |
·我国药品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第140-142页 |
·促进我国药品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途径与方法 | 第142-149页 |
·通过增加现有标准中的要素,促进“涌现”特质的产生 | 第143-148页 |
·运用价值分析法 | 第148页 |
·理顺药品管理机构与相关机构的关系 | 第148-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附件 | 第151-15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5-163页 |
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63-165页 |
致谢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