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包头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的背景 | 第8-13页 |
| ·包头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提出 | 第8-11页 |
| ·国家高新区的成立及发展状况 | 第8-9页 |
| ·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 第9页 |
| ·包头稀土高新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 第9-11页 |
| ·关于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现状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 | 第13-25页 |
|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 | 第13-15页 |
| ·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构成 | 第15-17页 |
| ·关于组织创新系统及功能 | 第15-16页 |
| ·关于制度创新系统及功能 | 第16页 |
| ·关于政策创新系统及功能 | 第16-17页 |
| ·关于运行创新系统及功能 | 第17页 |
| ·关于基础条件创新系统及功能 | 第17页 |
|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模式及调控要求 | 第17-19页 |
|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模式 | 第18页 |
| ·区域创新体系的调控要求 | 第18-19页 |
| ·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目标及实现 | 第19-21页 |
| ·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目标 | 第19-20页 |
| ·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 | 第20-21页 |
| ·区域创新系统总体架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21-25页 |
| ·区域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要协调发展 | 第21-22页 |
| ·创新体系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 第22页 |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可缺损性 | 第22页 |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色效应 | 第22-23页 |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制度创新 | 第23页 |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注重人文社会环境的建设 | 第23页 |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注重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 | 第23页 |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注重统筹规划与分类实施相结合 | 第23-24页 |
|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注重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 | 第25-28页 |
| ·国外高科技园区区域关于创新的运行模式 | 第25页 |
| ·国内高科技园区关于创新的运行模式 | 第25-26页 |
| ·国内外高科技园区创新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 第28-36页 |
|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 ·包头稀土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 ·包头稀土高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 第33-34页 |
| ·稀土高新区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包头稀土高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 第36-43页 |
| ·原始创新系统的建立 | 第36-37页 |
|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建立 | 第37-38页 |
| ·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建立 | 第38-39页 |
| ·宏观调控系统的建立 | 第39-40页 |
| ·社会多元化投入系统的建立 | 第40-41页 |
| ·基础条件创新系统的建立 | 第41-43页 |
| 第六章 包头稀土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撑体系 | 第43-50页 |
| ·加强基于产业集群的政策导向 | 第43-45页 |
| ·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 第43页 |
| ·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 | 第43-44页 |
| ·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 | 第44页 |
| ·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 | 第44页 |
| ·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 | 第44-45页 |
| ·推进包头稀土高新区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 | 第45页 |
| ·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应加强产学研结合 | 第45-50页 |
| ·强化技术创新中的产学研结合 | 第45-48页 |
| ·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共同推进产学研结合 | 第48-50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