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10-16页 |
(一) 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催生养老保险制度 | 第10-12页 |
(二) 社会公平呼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 第12-16页 |
二、内蒙古农牧区养老保险现状分析 | 第16-25页 |
(一) 农牧民对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需要以养老保险的途径规避老年风险,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 | 第16-21页 |
1、制度需求的现实背景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 第16-17页 |
2、制度需求的直接原因是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受到挑战 | 第17-18页 |
3、制度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 | 第18-21页 |
(二)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供给存在的缺陷 | 第21-23页 |
1、保障水平太低 | 第22页 |
2、政府责任的缺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名不符实 | 第22页 |
3、从运营管理来看,运营成本高,基金流失严重 | 第22-23页 |
(三) 农牧民的养老保险参与意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仅要充分考虑农牧民的缴费能力、保障需求水平,还要考虑地区条件和养老观念上的差异 | 第23-25页 |
三、我区农牧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分析 | 第25-41页 |
(一) 加强农牧民的政治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牧民的权益。政府不能以不具备实施统一的农牧区养老保险的基础为由,拖延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25-27页 |
(二) 市场经济天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天然追求公平。政府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从财力、政策上给予适度的扶持,避免市场失灵在缴费上以个人为主,集体为辅,国家给予政策优惠 | 第27-29页 |
(三) 建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分类处置,分步实施,最大程度体现农牧民养老意愿 | 第29-35页 |
1、对于真正的农牧民 | 第29-31页 |
2、对于农牧民工 | 第31-32页 |
3、对于计划生育户 | 第32-34页 |
4、对于失地农牧民 | 第34-35页 |
(四) 大胆进行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积极配合其他政策的执行,逐步建立一种长效的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努力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 第35-38页 |
1、因地制宜发展养老保险事业 | 第35-36页 |
2、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 第36-38页 |
(五) 基金效率问题 | 第38-39页 |
(六) 与其它政策的配合 | 第39-41页 |
1、必须要有法律的支持 | 第39-40页 |
2、依然需要社会救助制度 | 第40页 |
3、金融政策要配套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 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