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雷达成像及其发展历史 | 第7-8页 |
§1.2 论文的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8-11页 |
第二章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原理 | 第11-21页 |
§2.1 SAR的成像模型 | 第11-12页 |
§2.2 SAR的距离向高分辨率 | 第12-13页 |
§2.3 SAR的方位向高分辨率 | 第13-15页 |
§2.4 条带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基本原理 | 第15-21页 |
§2.4.1 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响应函数 | 第16-17页 |
§2.4.2 用时域相关法重建目标图像 | 第17-21页 |
第三章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 第21-45页 |
§3.1 距离徙动 | 第21-25页 |
§3.2 原始的正侧视距离-多普勒算法 | 第25-28页 |
§3.3 校正线性距离走动的距离-多普勒算法 | 第28-31页 |
§3.4 频域校正距离走动和弯曲的距离-多普勒算法 | 第31-34页 |
§3.5 时域校正线性距离走动并频域校正弯曲的距离-多普勒算法 | 第34-38页 |
§3.6 线频调变标(CS,CHIRP SCALING)算法 | 第38-45页 |
第四章 成像后处理目标点质量的提高及其定位 | 第45-57页 |
§4.1 目标点质量的提高 | 第45-50页 |
§4.1.1 复数双向变迹原理 | 第46-47页 |
§4.1.2 空间变迹法 | 第47-50页 |
§4.2 目标点的定位 | 第50-57页 |
§4.2.1 目标点的定位的算法基础 | 第51-52页 |
§4.2.2 平台与目标点的几何关系 | 第52-53页 |
§4.2.3 目标点的经纬度的确定 | 第53-54页 |
§4.2.4 参数估计 | 第54-57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7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