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硅藻区系分类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3页 |
·硅藻分类学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我国硅藻分类学的研究 | 第10-12页 |
·新疆硅藻的研究 | 第12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标本来源 | 第13页 |
·标本采集 | 第13页 |
·采集工具 | 第13页 |
·采集方法 | 第13页 |
·采集记录 | 第13页 |
·标本保存 | 第13页 |
·硅藻封片的制作 | 第13-14页 |
·硅藻标本的处理 | 第13-14页 |
·硅藻封片 | 第14页 |
·显微观察与摄影 | 第14-21页 |
3 新疆硅藻的分类 | 第21-111页 |
·直链藻属Melosira | 第21-23页 |
·小环藻属Cyclotella | 第23-24页 |
·冠盘藻属Stephanodiscus | 第24-25页 |
·平板藻属Tebellaria | 第25页 |
·等片藻属Diatoma | 第25-27页 |
·扇形藻属Meridium | 第27-28页 |
·蛾眉藻属Ceratoneis | 第28-29页 |
·脆杆藻属Fragilaria | 第29-31页 |
·针杆藻属Synedra | 第31-37页 |
·短缝藻属Eunotia | 第37-39页 |
·胸隔藻属Mastogloia | 第39-41页 |
·双肋藻属Amphipleura | 第41页 |
·肋缝藻属Frustulia | 第41页 |
·布纹藻属Gyrosigma | 第41-43页 |
·斜纹藻属Pleurosigma | 第43页 |
·美壁藻属Caloneis | 第43-46页 |
·长篦藻属Neidium | 第46-47页 |
·双壁藻属Diploneis | 第47-49页 |
·辐节藻属Stauroneis | 第49-50页 |
·异菱藻属Anomoeoneis | 第50-51页 |
·舟形藻属Navicula | 第51-59页 |
·羽纹藻属Pinnularia | 第59-64页 |
·弯缝藻属Scoliopleura | 第64页 |
·茧形藻属Amphiprora | 第64页 |
·双眉藻属Amphora | 第64-67页 |
·桥弯藻属Cymbella | 第67-74页 |
·楔桥弯藻属Gomphocymbella | 第74-75页 |
·异楔藻属Gomphoneis | 第75页 |
·双楔藻属Didymosphenia | 第75页 |
·异极藻属Gomphonema | 第75-84页 |
·弯楔藻属Rhoicosphenia | 第84页 |
·卵形藻属Cocconeis | 第84-85页 |
·曲壳藻属Achnanthes | 第85-86页 |
·真卵形藻属Eucocconets | 第86-87页 |
·细齿藻属Denticula | 第87-88页 |
·窗纹藻属Epithemia | 第88-91页 |
·棒杆藻属Rhopalodia | 第91-93页 |
·杆状藻属Bacillaria | 第93页 |
·菱板藻属Hantzschia | 第93-95页 |
·菱形藻属Nitzschia | 第95-104页 |
·波缘藻属Cymatopheura | 第104-106页 |
·双菱藻属Surirella | 第106-110页 |
·马鞍藻属Campylodiscus | 第110-111页 |
4.新疆硅藻的生态分布 | 第111-128页 |
·新疆硅藻的区系分布 | 第111-115页 |
·新疆硅藻的生态特点 | 第11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3页 |
图版和图版说明 | 第133-313页 |
致谢 | 第313-314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314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3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