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论文选题 | 第8-9页 |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 | 第8页 |
| ·嵌入式Internet | 第8页 |
| ·嵌入式Web服务器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嵌入式设备接入Internet的几种方案 | 第9-10页 |
| ·代理方式接入Internet | 第9-10页 |
| ·MCU直接上网 | 第10页 |
| ·课题的提出———CPU+TCP/IP协议栈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及特点 | 第11页 |
|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 2 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13-18页 |
| ·硬件部分整体设计 | 第13-15页 |
| ·整体硬件结构 | 第13-14页 |
| ·关键器件的选择 | 第14-15页 |
| ·软件部分整体设计 | 第15-17页 |
| ·软件整体构架 | 第15-16页 |
| ·本系统的编码规范 | 第16-17页 |
| ·开发平台uVision2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3 驱动接口的实现 | 第18-28页 |
| ·硬件实现 | 第18-22页 |
| ·RTL8019AS通讯原理简介 | 第18-19页 |
| ·配置模式引脚的接法 | 第19页 |
| ·与基地址相关引脚的接法 | 第19-21页 |
| ·其他引脚的接法 | 第21-22页 |
| ·软件驱动的实现 | 第22-27页 |
| ·内部 RAM结构 | 第22-23页 |
| ·驱动程序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23-24页 |
| ·读/写核心寄存器函数的实现 | 第24-25页 |
| ·读/写 RAM区间块函数的实现 | 第25页 |
| ·初始化函数的实现 | 第25-26页 |
| ·接收驱动 | 第26-27页 |
| ·发送驱动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嵌入式 TCP/IP协议栈的实现 | 第28-56页 |
| ·协议的取舍 | 第28-30页 |
| ·TCP/IP协议构成 | 第28-29页 |
| ·应用层协议的取舍 | 第29页 |
| ·运输层协议的取舍 | 第29页 |
| ·网络层协议的取舍 | 第29-30页 |
| ·链路层协议的取舍 | 第30页 |
| ·设计中的若干技巧 | 第30-33页 |
| ·封包及解包过程中零拷贝的技巧 | 第30-31页 |
| ·模块化的思想 | 第31-32页 |
| ·分层设计的思想 | 第32页 |
| ·动态内存的维护 | 第32-33页 |
| ·其他注意事项 | 第33页 |
| ·以太网接口层的实现 | 第33-34页 |
| ·嵌入式ARP的实现 | 第34-38页 |
| ·ARP首部定义及其分析 | 第34-35页 |
| ·ARP接收模块 | 第35页 |
| ·ARP发送模块 | 第35-36页 |
| ·ARP缓存表处理模块 | 第36-37页 |
| ·ARP重传处理模块 | 第37-38页 |
| ·MAC地址解析 | 第38页 |
| ·嵌入式IP的实现 | 第38-40页 |
| ·IP包首部及其分析 | 第38-39页 |
| ·IP接收模块 | 第39页 |
| ·IP发送模块 | 第39页 |
| ·IP校验和的计算 | 第39-40页 |
| ·嵌入式TCP的实现 | 第40-51页 |
| ·TCP数据包首部及其分析 | 第40-42页 |
| ·TCB的实现 | 第42-43页 |
| ·TCP校验和的计算 | 第43页 |
| ·TCP保活定时器的实现 | 第43-44页 |
| ·简单确认机制的实现 | 第44-45页 |
| ·TCP连接的实现 | 第45-47页 |
| ·TCP状态机的剪裁 | 第47-49页 |
| ·TCP重传机制的实现 | 第49-51页 |
| ·嵌入式HTTP的实现 | 第51-54页 |
| ·I HTTP的消息结构 | 第52页 |
| ·嵌入式HTTP引擎的实现 | 第52-53页 |
| ·Web动态服务的实现 | 第53-54页 |
| ·简单Web控制的实现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调试、功能侧试、优化及其结果 | 第56-70页 |
| ·调试及测试环境 | 第56页 |
| ·串口函数的设计 | 第56-57页 |
| ·硬件部分的调试 | 第57-58页 |
| ·W78E58B的调试 | 第57页 |
| ·串口的调试 | 第57页 |
| ·片外 RAM的调试 | 第57-58页 |
| ·软件部分的测试 | 第58-66页 |
| ·RTL8019AS收、发包驱动的测试 | 第58-59页 |
| ·ARP功能的测试 | 第59-60页 |
| ·TCP功能的测试 | 第60-65页 |
| ·内存RAM泄漏的测试 | 第65-66页 |
| ·HTTP的测试 | 第66页 |
| ·优化的思考及其实现 | 第66-69页 |
| ·优化的原则及方向 | 第66-67页 |
| ·改变TCP重传方式 | 第67页 |
| ·进一步简化ARP协议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4-75页 |
| 附录 A、本文实现的开发板实物图 | 第75-76页 |
| 附录 B、本文实现的嵌入式 Web服务器原理图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