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改性的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蜡的分类 | 第10-15页 |
| ·天然蜡 | 第10-13页 |
| ·石蜡 | 第10-12页 |
| ·微晶蜡 | 第12页 |
| ·巴西棕榈蜡 | 第12-13页 |
| ·合成蜡和改性蜡 | 第13-15页 |
| ·聚乙烯蜡和氧化聚乙烯蜡 | 第13页 |
| ·费歇尔—托普希蜡 | 第13-14页 |
| ·合成酰胺蜡 | 第14页 |
| ·氯化石蜡 | 第14-15页 |
| ·蜡的氧化 | 第15-19页 |
| ·蜡的乳化 | 第19-25页 |
| ·乳化及乳状液 | 第19-20页 |
| ·乳化剂 | 第20-22页 |
| ·选择乳化剂的常用方法 | 第22-24页 |
| ·乳化蜡的应用 | 第24-25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25-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OP蜡氧化的研究 | 第27-40页 |
| ·原料 | 第27页 |
| ·主要设备仪器及反应装置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反应前预处理——加催化剂 | 第29页 |
| ·氧化反应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红外分析 | 第29页 |
| ·酸值的测定 | 第29页 |
| ·皂化值的测定 | 第29-3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 ·正交设计法 | 第30-33页 |
| ·反应条件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33-37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激发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5页 |
| ·含氧气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蜡的酰胺化改性 | 第40-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 ·合成原理 | 第40页 |
| ·实验装置和仪器 | 第40-41页 |
| ·原料 | 第41页 |
| ·实验步骤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 ·原料配比对产物性质的影响 | 第41-46页 |
| ·不同氧化蜡和增硬剂配比对产物针入度的影响 | 第44页 |
| ·氧化蜡和增硬剂配比对产物滴点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氧化蜡和增硬剂配比对产物酸值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6-48页 |
| ·第一步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第二步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反应产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氧化OP蜡的乳化 | 第51-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 ·实验原料和药品如下: | 第51页 |
| ·试验仪器及装置 | 第51-52页 |
|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 ·性能参数及测试方法 | 第53-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 ·乳液配方的选择 | 第54-58页 |
| ·单一乳化剂乳化 | 第55-56页 |
| ·复合乳化剂乳化 | 第56-57页 |
| ·乳化助剂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乳化工艺条件对乳化的影响 | 第58-61页 |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 ·乳化时间的影响 | 第59-60页 |
| ·乳化温度的影响 | 第60页 |
| ·乳化用水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