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论文--理论论文

竹材切削加工性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1页
     ·中国竹资源及利用概况第9-10页
     ·竹材切削加工在竹材加工中的地位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与切削性能相关的竹材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质第14-22页
   ·竹材构造第14-17页
     ·竹材的宏观构造第14页
     ·竹材的微观构造第14-17页
   ·竹材密度第17-18页
   ·竹材的含水率、干缩性及膨胀性第18-19页
   ·竹材力学性质第19-22页
第三章 测试系统及方法第22-32页
   ·切削力测试系统及其标定第22-25页
     ·切削力测试系统第22-23页
     ·系统标定第23-25页
   ·切削质量测量方法第25-28页
     ·切削表面质量测量及评价方法第25-27页
     ·屑片质量测定及评价方法第27-28页
   ·试材及试件第28-29页
   ·切削力的定义第29-30页
   ·研究方法第30-32页
第四章 竹材物理性质对切削力的影响第32-49页
   ·不同切削面及切削方向的切削力第32-40页
     ·测试条件第32页
     ·端面(径向、弦向)切削第32-36页
     ·纵向(径面、弦面)切削第36-38页
     ·横向(径面、弦面)切削第38页
     ·各切削面平均切削力的比较第38-40页
   ·竹材密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第40-43页
     ·密度分级及测试条件第40页
     ·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切削力第40-41页
     ·密度对切削力影响的数学关系第41-43页
   ·竹材含水率对切削力的影响第43-47页
     ·含水率分级及测试条件第43页
     ·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切削力曲线第43-46页
     ·含水率与切削力的关系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切削参数对竹材切削力的影响第49-62页
   ·切削厚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第49-54页
     ·测试条件第49页
     ·不同切削厚度时的切削力曲线第49-52页
     ·切削力与切削厚度的关系第52-54页
   ·刀具角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第54-57页
     ·测试条件第54页
     ·不同刀具前角时的切削力曲线第54-55页
     ·刀具前角与切削力的关系第55-57页
   ·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第57-61页
     ·测试条件第57页
     ·不同切削速度时的切削力曲线第57-59页
     ·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竹材切削屑片形态分析第62-69页
   ·研究方法第62页
   ·不同切削面及切削方向竹材屑片形态的对比第62-63页
   ·不同密度竹材屑片形态的对比第63-64页
   ·不同含水率竹材屑片形态的差异第64-66页
   ·不同切削厚度竹材屑片形态的差异第66-67页
   ·不同刀具前角竹材屑片形态的差异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七章 竹材物理性质对切削质量的影响第69-96页
   ·研究方法第69页
   ·竹材切削过程中切削表面的破坏现象及产生机理第69-76页
     ·纵向切削坑状剥落机理第70-74页
     ·横向切削沟状剥落机理第74-76页
   ·竹材密度对切削质量的影响第76-80页
     ·密度对切削表面质量的影响第76-78页
     ·密度对屑片质量的影响第78-80页
   ·竹材含水率对切削质量的影响第80-86页
     ·含水率对切削表面质量的影响第80-84页
     ·含水率对屑片质量的影响第84-86页
   ·径向不同部位切削质量的区别第86-92页
     ·径向不同部位表面切削质量的区别第86-90页
     ·径向不同部位屑片质量的区别第90-92页
   ·横向切削质量第92-93页
     ·横向切削表面质量第92-93页
     ·横向切削屑片质量第93页
   ·本章小结第93-96页
第八章 切削参数对竹材切削质量的影响第96-109页
   ·研究方法第96页
   ·切削厚度对切削质量的影响第96-102页
     ·切削厚度与表面质量的关系第96-99页
     ·切削厚度与屑片质量的关系第99-102页
   ·刀具前角对切削质量的影响第102-107页
     ·刀具前角对切削表面质量的影响第102-105页
     ·刀具前角对屑片质量的影响第105-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第109-112页
   ·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结论第109-111页
   ·研究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6页
个人简介第116-117页
导师简介第117-118页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教材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孕期HCMV原发感染对胎儿影响的小鼠实验研究
下一篇: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