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6页 |
一、研究的动机 | 第11-13页 |
二、研究的现状与本文的任务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基础观念 | 第16-48页 |
第一节 不作为的行为性 | 第16-27页 |
一、传统的行为理论与不作为的行为性 | 第16-21页 |
二、立场的转换:规范行为论的提出与不作为的行为性 | 第21-23页 |
三、规范行为论的具体展开 | 第23-27页 |
第二节 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 | 第27-39页 |
一、区分作为与不作为的主要学说 | 第28-30页 |
二、对以往学说的评价 | 第30-34页 |
三、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标准: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标准 | 第34-35页 |
四、区分标准的实际运用—评析所谓“双重行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与竞合”理论 | 第35-39页 |
第三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 | 第39-48页 |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名称 | 第39-43页 |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定义 | 第43-48页 |
第二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及学说发展史 | 第48-67页 |
第一节 世界各主要国家关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史 | 第48-60页 |
一、古代国家的立法 | 第48-51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概况 | 第51-56页 |
三、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概况 | 第56-58页 |
四、当代中国的立法概况 | 第58-60页 |
第二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理论简史 | 第60-67页 |
一、旧法义务说 | 第61-62页 |
二、因果关系说 | 第62-63页 |
三、违法性说 | 第63-64页 |
四、保证人说 | 第64-65页 |
五、当前的理论动态 | 第65-67页 |
第三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 第67-101页 |
第一节 学说概览 | 第67-76页 |
一、国外学说 | 第67-72页 |
二、国内学说 | 第72-76页 |
第二节 论证与评析 | 第76-86页 |
一、评价学说的主要标准 | 第76-81页 |
二、对各主要学说的评析 | 第81-86页 |
第三节 判断标准及其具体运用 | 第86-101页 |
一、因果关系的认定理论 | 第86-92页 |
二、条件说的提倡 | 第92-96页 |
三、条件说在不真正不作为犯因果关系判断中的运用 | 第96-101页 |
第四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 第101-177页 |
第一节 作为义务的概念 | 第101-111页 |
一、义务的概念 | 第101-103页 |
二、作为义务的概念 | 第103-111页 |
第二节 作为义务的来源(一):形式的理论 | 第111-150页 |
一、形式的作为义务说概述 | 第112-118页 |
二、法律义务 | 第118-125页 |
三、合同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 | 第125-126页 |
四、自愿接受引起的作为义务 | 第126-129页 |
五、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 | 第129-150页 |
第三节 作为义务的来源(二):实质的理论 | 第150-172页 |
一、德国的实质化运动 | 第150-163页 |
二、日本的实质理论 | 第163-166页 |
三、中国的实质理论 | 第166-172页 |
第四节 本文的见解 | 第172-177页 |
一、作为义务来源的形式侧面:规范(刑法)依据与事实依据 | 第173-174页 |
二、作为义务来源的实质侧面:对法益的社会功能关系 | 第174-177页 |
第五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 | 第177-216页 |
第一节 等价性问题的提出 | 第177-182页 |
一、存在结构 | 第177-178页 |
二、规范结构 | 第178-180页 |
三、价值结构 | 第180-182页 |
第二节 不作为与作为等价的可能性 | 第182-187页 |
一、否定论 | 第182-184页 |
二、肯定论 | 第184页 |
三、本文的立场:肯定论 | 第184-187页 |
第三节 等价性的判断标准 | 第187-216页 |
一、作为义务判断标准 | 第187-197页 |
二、作为可能性判断标准 | 第197-198页 |
三、综合性判断标准 | 第198-200页 |
四、“构成要件等价性”判断标准 | 第200-204页 |
五、主观方面的判断标准 | 第204-209页 |
六、本文的见解 | 第209-216页 |
第六章 罪刑法定原则与不真正不作为犯 | 第216-247页 |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 第216-228页 |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与演变 | 第216-221页 |
二、关于禁止类推解释 | 第221-224页 |
三、关于构成要件的明确性 | 第224-228页 |
第二节 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是否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 第228-235页 |
一、违反说 | 第228-229页 |
二、不违反说 | 第229-231页 |
三、本文的见解 | 第231-235页 |
第三节 立法论证与建议 | 第235-247页 |
一、立法的形式 | 第235-242页 |
二、立法的内容 | 第242-24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47-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