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建筑物提取研究进展分析 | 第8-14页 |
1.2.1 基于航空影像的建筑物自动提取 | 第9-10页 |
1.2.2 基于立体像对/LIDAR的建筑物自动提取 | 第10-11页 |
1.2.3 基于SAR/InSAR的建筑物自动提取 | 第11-14页 |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试验数据 | 第15-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9页 |
第二章 InSAR原理及其中建筑物的特征 | 第19-30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SAR和InSAR原理 | 第19-26页 |
2.2.1 合成孔径雷达(SAR)基本原理 | 第19-22页 |
2.2.2 SAR图像的几何特点 | 第22-23页 |
2.2.3 干涉SAR基本原理 | 第23-26页 |
2.3 建筑物在SAR及InSAR中特征 | 第26-28页 |
2.3.1 建筑物的SAR影像特征 | 第26-27页 |
2.3.2 建筑物在干涉SAR数据中的特征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0页 |
第三章 InSAR数据仿真 | 第30-42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斜距SAR图像仿真 | 第31-36页 |
3.2.1 几何模型 | 第31-32页 |
3.2.2 散射模型 | 第32页 |
3.2.3 阴影和错位区域判定 | 第32-34页 |
3.2.4 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3.3 干涉SAR高程数据仿真 | 第36-40页 |
3.3.1 几何模型 | 第36-38页 |
3.3.2 仿真结果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基于模拟数据的建筑物提取的方法研究 | 第42-65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基于斜距SAR图像的建筑物提取 | 第42-52页 |
4.2.1 斜距SAR图像上建筑物阴影的特点 | 第42-43页 |
4.2.2 单幅SAR图像提取建筑物 | 第43-45页 |
4.2.3 多视SAR图像融合提取建筑物 | 第45-47页 |
4.2.4 建筑物边界规格化 | 第47-52页 |
4.2.5 基于SAR图像的建筑物提取的流程 | 第52页 |
4.3 基于干涉高程数据的建筑物提取 | 第52-59页 |
4.3.1 单幅干涉高程数据提取建筑物 | 第53-54页 |
4.3.2 多视干涉高程数据融合提取建筑物 | 第54-59页 |
4.3.3 基于干涉高程数据的建筑物提取的流程 | 第59页 |
4.4 两种方法的比较和综合 | 第59-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五章 实际数据建筑物提取初步探讨 | 第65-77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噪声对干涉SAR数据的影响 | 第65-67页 |
5.2.1 相干斑噪声对SAR图像的影响 | 第65-66页 |
5.2.2 相位噪声对干涉高程数据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 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 | 第67-68页 |
5.4 SAR阴影提取方法 | 第68-73页 |
5.4.1 基于旋转滤波模板的SAR阴影提取方法 | 第69-70页 |
5.4.2 基于InSAR相干系数的SAR阴影提取方法 | 第70-73页 |
5.5 基于SAR阴影的建筑物提取初步实验 | 第73-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7-7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