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意义 | 第8-9页 |
1.2 矿井通风系统 | 第9-10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3.2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网络优化方法 | 第12-27页 |
2.1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与网络优化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 第12-13页 |
2.2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2.2.1 矿井通风系统的内部优化 | 第13-18页 |
2.2.1.1 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研究 | 第13-15页 |
2.2.1.2 矿井通风系统风量调节研究 | 第15-16页 |
2.2.1.3 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工况优化研究 | 第16-18页 |
2.2.1.4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研究 | 第18页 |
2.2.2 矿井通风系统的外部优化 | 第18-25页 |
2.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 | 第27-38页 |
3.1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概述 | 第27-29页 |
3.2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计算 | 第29-35页 |
3.2.1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页 |
3.2.2 矿井通风系统指标的意义及其计算 | 第29-35页 |
3.3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指标权值 | 第35-38页 |
第四章 苏一煤矿通风系统现状调查 | 第38-62页 |
4.1 苏一煤矿概述 | 第38-40页 |
4.1.1 交通地理概述 | 第38页 |
4.1.2 煤炭资源和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4.1.3 矿井生产情况 | 第39页 |
4.1.4 通风系统 | 第39-40页 |
4.2 主通风机性能测定 | 第40-46页 |
4.2.1 主通风机性能测定方法 | 第40页 |
4.2.2 主通风机性能测定步骤 | 第40-43页 |
4.2.3 +347风井和+400西三风井主通风机性能测定的基本情况 | 第43-46页 |
4.3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 第46-52页 |
4.3.1 测定方法 | 第47页 |
4.3.2 苏一煤矿通风阻力测定 | 第47-52页 |
4.3.2.1 矿井通风概况 | 第47-48页 |
4.3.2.2 通风阻力测定 | 第48-51页 |
4.3.2.3 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有关问题的分析 | 第51-52页 |
4.4 计算机通风网络模拟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 第52-54页 |
4.4.1 计算机通风网络模拟的原理 | 第52-54页 |
4.4.2 苏一矿通风现状模拟 | 第54页 |
4.5 矿井现期需风量的计算 | 第54-59页 |
4.5.1 回采、掘进和其它硐室及其巷道需风量计算 | 第55-58页 |
4.5.2 矿井总风量的计算 | 第58-59页 |
4.6 苏一煤矿矿井通风系统分析与评价 | 第59-62页 |
4.6.1 矿井通风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 | 第59页 |
4.6.2 矿井通风系统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 第59-62页 |
第五章 苏一矿通风系统方案优化 | 第62-79页 |
5.1 优化方案提出 | 第62-64页 |
5.2 新方案井下各用风点需风量计算 | 第64-66页 |
5.3 方案优化 | 第66-79页 |
5.3.1 方案预选 | 第66-67页 |
5.3.2 预选方案验算 | 第67-75页 |
5.3.2.1 方案一验算 | 第67-71页 |
5.3.2.2 方案五验算 | 第71-75页 |
5.3.3 方案的优化 | 第75-79页 |
第六章 方案实施和效果核定 | 第79-82页 |
6.1 方案实施 | 第79页 |
6.1.1 通风系统调节风窗的位置及过风面积大小 | 第79页 |
6.1.2 风门的位置 | 第79页 |
6.2 通风系统改造方案实施效果核定 | 第79-80页 |
6.3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3.1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6.3.2 展望与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87页 |
附录 | 第87-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