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决策支持系统在防汛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基于Petri网的防汛会商建模技术 | 第17-26页 |
| ·引言 | 第17-18页 |
| ·有色Petri网系统(CPN)基本定义 | 第18页 |
| ·对CPN的扩展--面向防汛会商的CPN(FCNCPN) | 第18-21页 |
| ·FCNCPN的基本结构与定义 | 第19-20页 |
| ·FCNCPN的变迁规则 | 第20-21页 |
| ·防汛会商系统动态模型(NI模型)及实现 | 第21-23页 |
| ·会商和方案实施模型(N模型) | 第21-22页 |
| ·信息查询和收集模型(I模型) | 第22-23页 |
| ·NI动态模型分析 | 第23页 |
| ·NI动态模型仿真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调整方法 | 第26-36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基于矩阵生成元的调整方法 | 第27-30页 |
| ·矩阵生成元及其生成算法 | 第27-28页 |
| ·系统聚类分析及算法 | 第28-29页 |
| ·生成元权重系数确定及算法 | 第29-30页 |
| ·算例及有效性比较 | 第30-35页 |
| ·几何平均方法与LLSM方法比较 | 第30-32页 |
| ·加权几何平均与传统方法比较 | 第32-33页 |
| ·简化算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中心 | 第36-43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的内容和特点 | 第36-38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的内容 | 第37页 |
| ·防汛会商及其决策支持的特点 | 第37-38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中心框架 | 第38-41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中心基本模式 | 第38-39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中心框架 | 第39-41页 |
| ·防汛会商决策支持中心建设 | 第41-42页 |
|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 | 第41页 |
| ·决策支持小组的建设 | 第41页 |
| ·决策会商中心建设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实验 | 第43-49页 |
| ·会商动态模型的模拟实现系统 | 第43-45页 |
| ·动态模型开发环境 | 第43页 |
| ·系统功能及实现 | 第43-45页 |
| ·基于群体AHP的GDSS系统 | 第45-48页 |
|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45页 |
| ·本系统工作流程 | 第45-46页 |
| ·系统功能结构 | 第46-47页 |
| ·一个实例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