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页 |
·霾的基本概念 | 第11-13页 |
·霾的定义 | 第11-12页 |
·识别霾的标准 | 第12页 |
·霾污染产生的气候因素 | 第12页 |
·上海霾污染近年来变化趋势 | 第12-13页 |
·霾污染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霾污染主要污染物 | 第13页 |
·霾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及其机制 | 第13-14页 |
·霾污染物对各个系统的毒理作用 | 第14页 |
·灰霾天气对健康的影响机制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方案 | 第15-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健康影响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经济影响评价方法 | 第17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页 |
·论文预期目标 | 第17-18页 |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上海市霾期间主要污染因子的筛选 | 第19-29页 |
引言 | 第19页 |
·霾污染主要因子筛选 | 第19页 |
·各种霾污染因子的监测数据 | 第19-28页 |
·阴阳离子检测 | 第19-24页 |
·阴离子标准曲线 | 第19-21页 |
·阳离子标准曲线 | 第21-24页 |
·内控样检测结果 | 第24页 |
·若干样品的检测结果 | 第24页 |
·PM_(10),PM_(2.5)监测 | 第24-25页 |
·SO_2,NO_2监测 | 第25-26页 |
·气象因素监测 | 第26-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上海市霾污染与呼吸科门诊人数滞后效应分析 | 第29-49页 |
·数据来源与分析 | 第29页 |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统计方法 | 第29页 |
·各医院结果统计性分析 | 第29-48页 |
·杨浦区中心医院结果 | 第29-33页 |
·霾日与非霾日呼吸科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29-31页 |
·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与非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31-32页 |
·霾对呼吸科门诊人数的滞后影响效应 | 第32-33页 |
·新华儿科医院结果 | 第33-36页 |
·霾日与非霾日呼吸科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33-34页 |
·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与非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34-35页 |
·霾对呼吸科门诊人数的滞后影响效应 | 第35-36页 |
·五院数据分析结果 | 第36-38页 |
·霾日与非霾日呼吸科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36页 |
·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与非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36-37页 |
·霾对呼吸科门诊人数的滞后影响效应 | 第37-38页 |
·六院数据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霾日与非霾日呼吸科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38-39页 |
·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与非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39-40页 |
·霾对呼吸科门诊人数的滞后影响效应 | 第40页 |
·浦东公利医院数据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霾日与非霾日呼吸科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41页 |
·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与非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41-42页 |
·霾对呼吸科门诊人数的滞后影响效应 | 第42-43页 |
·呼吸科平均数据分析结果 | 第43-45页 |
·霾日与非霾日呼吸科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43页 |
·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与非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43-44页 |
·霾对呼吸科门诊人数的滞后影响效应 | 第44-45页 |
·儿科平均数据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霾日与非霾日呼吸科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45-46页 |
·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与非霾期间日平均门诊人数相关关系 | 第46-47页 |
·霾对呼吸科门诊人数的滞后影响效应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上海市霾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 | 第49-62页 |
引言 | 第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数据来源 | 第49页 |
·分析过程 | 第49页 |
·霾污染研究结果分析 | 第49-60页 |
·霾污染研究结果描述性分析 | 第49-57页 |
·霾期间PM_(10/2.5)与儿/呼吸科门诊人数的GAM 模型拟合结果 | 第57-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第5章 上海市霾污染因子PM_(2.5)引起居民健康危害的经济学评价 | 第62-67页 |
·灰霾污染健康效应理论与方法 | 第62-64页 |
·灰霾污染健康效应终端 | 第62页 |
·上海市霾污染健康效应终端的选择原则 | 第62页 |
·健康效应终端 | 第62页 |
·霾污染因子及阈值 | 第62-63页 |
·霾污染因子 | 第62-63页 |
·污染因子阈值 | 第63页 |
·暴露反应关系模型 | 第63页 |
·健康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 第63页 |
·暴露人群的选择 | 第63-64页 |
·暴露-反应关系的选择 | 第64页 |
·灰霾污染对居民健康危害的经济评价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5页 |
·健康效应评估 | 第64-65页 |
·经济评价 | 第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第6章 结论、展望 | 第67-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7页 |
·展望 | 第67-69页 |
附录 上海市霾期间大气汞的垂直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估 | 第69-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4页 |
·大气元素汞 | 第69-71页 |
·功能区的选择 | 第69-70页 |
·采样方法 | 第70-71页 |
·质量保证 | 第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页 |
·汞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71-74页 |
·汞健康风险模型选择 | 第71-74页 |
·介质中汞检测方法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5页 |
·大气元素汞的垂直分布研究 | 第74-81页 |
·各功能区大气功垂直分布 | 第74-79页 |
·昼夜对照区大气汞分布情况 | 第79-80页 |
·雨水对大气汞垂直分布的影响 | 第80-81页 |
·大气颗粒态汞的垂直分布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大气汞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