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理论模型与动态系统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1.1 项目管理的过程观第12页
 1.2 软件过程管理发展的几个阶段第12-14页
  1.2.1 混沌无序的软件开发第12-13页
  1.2.2 严格有序的软件过程第13页
  1.2.3 敏捷软件开发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1页
  1.3.1 关于敏捷性的研究第14-15页
  1.3.2 关于软件过程的研究第15-16页
  1.3.3 重载软件过程管理研究第16-17页
  1.3.4 轻载软件过程管理研究第17-19页
  1.3.5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研究第19-21页
 1.4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基本概念第21页
 1.5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过程观第21-23页
 1.6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特点和原则第23-24页
 1.7 本文的研究动机和主要工作第24-27页
  1.7.1 敏捷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在过程管理研究上的偏见第24页
  1.7.2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理论体系研究的不足第24页
  1.7.3 复杂软件项目管理研究需要新的方法和工具第24-25页
  1.7.4 敏捷软件过程对于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意义第25页
  1.7.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25-27页
 1.8 本文的组织第27-28页
第2章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知识管理模型第28-42页
 2.1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知识管理视角第28-30页
  2.1.1 组织过程资产第28页
  2.1.2 过程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第28-30页
 2.2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知识管理模型第30-31页
 2.3 面向知识管理的协作过程模式第31-35页
  2.3.1 软件项目的知识管理环境第31-32页
  2.3.2 结对工作模型(PWM)第32-33页
  2.3.3 结对工作模型的特点第33-35页
  2.3.4 协作模式团队与传统项目团队的比较第35页
 2.4 基于 PWM协作过程模式的知识管理第35-38页
  2.4.1 基于 PWM的知识转化过程第35-36页
  2.4.2 基于 PWM的三层知识结构第36-37页
  2.4.3 协作工作模式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分析第37-38页
 2.5 PWM的应用第38-41页
  2.5.1 PWM在软件项目中的应用第38-39页
  2.5.2 应用案例第39-41页
 2.6 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容变过程模型第42-58页
 3.1 容变能力与容变过程第42-44页
  3.1.1 变化的观点第42-43页
  3.1.2 容变第43页
  3.1.3 容变过程第43-44页
 3.2 容变软件过程管理的信息加工过程第44-46页
  3.2.1 容变信息加工过程第44页
  3.2.2 容变信息加工反馈系统第44-46页
 3.3 容变过程模型第46-51页
  3.3.1 SPM-PASS模型第46-47页
  3.3.2 注意过程第47-48页
  3.3.3 加工过程第48-49页
  3.3.4 计划过程第49-51页
 3.4 容变过程的动态建构第51-53页
  3.4.1 软件过程管理的适应性第51-52页
  3.4.2 容变过程的建构模式第52-53页
 3.5 基于容变过程模型的过程诊断与改进第53-56页
  3.5.1 软件过程敏捷性的诊断第53-54页
  3.5.2 实证案例研究第54-56页
 3.6 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智能交互模型第58-74页
 4.1 软件过程管理的交互视图第58-60页
  4.1.1 人与过程的交互第58-59页
  4.1.2 过程管理中人与过程的地位问题第59-60页
  4.1.3 软件过程管理的智能交互建模第60页
 4.2 人、过程、资源的交互作用空间第60-62页
  4.2.1 人-人交互作用空间第60-61页
  4.2.2 人-过程交互作用空间第61-62页
 4.3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智能交互模型第62-64页
 4.4 个体对象建模第64-70页
  4.4.1 个体模型第64页
  4.4.2 面向个体的过程管理第64-66页
  4.4.3 个体模型分类第66-67页
  4.4.4 个体模型描述第67-68页
  4.4.5 个体对象动态建模第68-70页
 4.5 资源对象建模第70-72页
  4.5.1 资源对象第70页
  4.5.2 面向资源的软件过程管理第70-71页
  4.5.3 资源的分类第71-72页
 4.6 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理论框架模型第74-94页
 5.1 经典的软件过程管理理论模型第74-76页
 5.2 复杂自适应系统第76-78页
  5.2.1 软件过程管理中的主体要素——人第77页
  5.2.2 软件过程管理中的环境要素——变化第77页
  5.2.3 软件过程管理中的突变成果——过程第77-78页
 5.3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对于组织、资源、决策的观点第78-79页
 5.4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 CKI框架模型第79-84页
  5.4.1 特征属性轴第79-81页
  5.4.2 资源剖面第81-82页
  5.4.3 组织剖面第82-83页
  5.4.4 决策剖面第83页
  5.4.5 CKI模型结构特点第83-84页
 5.5 基于 CKI模型的软件过程管理结构特点分析第84-87页
  5.5.1 CMMI过程管理模型第84-86页
  5.5.2 XP过程管理模型第86-87页
 5.6 CKI模型下软件过程敏捷性成长模式实证研究第87-93页
  5.6.1 案例1: CX软件公司的敏捷性成长过程第87-89页
  5.6.2 案例2: PMRC的敏捷性成长过程第89-92页
  5.6.3 分析与结论第92-93页
 5.7 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基于 CKI模型的软件过程管理敏捷性度量与评价第94-105页
 6.1 经典的过程管理度量模型第94-95页
  6.1.1 CMMI过程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第94页
  6.1.2 CPMM变化熟练度成熟度模型第94-95页
 6.2 CKI软件过程管理敏捷性度量模型第95-99页
  6.2.1 容变管理能力维的度量第95-96页
  6.2.2 知识管理能力维的度量第96-98页
  6.2.3 交互管理能力维的度量第98-99页
 6.3 敏捷性综合评价第99-101页
  6.3.1 敏捷性评价空间第99-100页
  6.3.2 敏捷性评价和诊断分析方法第100-101页
 6.4 案例分析第101-104页
 6.5 小结第104-105页
第7章 敏捷软件过程管理的动态系统研究第105-128页
 7.1 软件过程管理的动态系统第105页
 7.2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过程管理动态系统分析第105-123页
  7.2.1 模糊认知图第105-106页
  7.2.2 SPC过程管理范式的 FCM模拟与分析第106-112页
  7.2.3 轻载过程管理范式的 FCM模拟与分析第112-117页
  7.2.4 自适应过程管理范式的 FCM的模拟与分析第117-122页
  7.2.5 软件过程管理模式的组合第122-123页
 7.3 软件过程管理的和谐性分析第123-126页
  7.3.1 系统和谐性分析第123-124页
  7.3.2 案例分析第124-126页
 7.4 小结第126-128页
结论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0页
 A.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40页
 A.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型电光材料特性研究
下一篇:Oracle XML DB的剖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