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1-21页 |
·物联网相关技术 | 第11-16页 |
·物联网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物联网网络结构 | 第12-14页 |
·物联网感知层相关技术 | 第14-15页 |
·物联网网络层相关技术 | 第15-16页 |
·物联网编码寻址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互联网编码寻址 | 第16-18页 |
·物联网编码寻址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物联网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 | 第21-34页 |
·物联网资源编码特性 | 第21-24页 |
·直接编码 | 第21-23页 |
·间接编码 | 第23-24页 |
·物联网资源寻址特性 | 第24-26页 |
·直接寻址 | 第25-26页 |
·间接寻址 | 第26页 |
·物联网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 | 第26-33页 |
·物联网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架构 | 第27-29页 |
·物联网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感知层 | 第29-31页 |
·物联网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网络层 | 第31-32页 |
·物联网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扩展性分析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轻量级IPv6的编码寻址技术 | 第34-50页 |
·轻量级IPv6 编码 | 第34-43页 |
·IPv6 首部压缩 | 第36-40页 |
·IPv6 报文分片与重装 | 第40-43页 |
·轻量级IPv6 寻址 | 第43-49页 |
·转发与路由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的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0-62页 |
·系统目标 | 第50-51页 |
·硬件设计 | 第51-52页 |
·软件设计 | 第52-55页 |
·模块设计 | 第52-54页 |
·状态机 | 第54-55页 |
·关键数据 | 第55页 |
·关键算法实现 | 第55-61页 |
·分片与重组 | 第56-59页 |
·首部压缩与解压缩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基于轻量级编码寻址模型的原型系统测试 | 第62-80页 |
·测试环境 | 第62-64页 |
·软件仿真 | 第64-68页 |
·MSPsim | 第65-66页 |
·Cooja | 第66-68页 |
·硬件仿真 | 第68-69页 |
·数据分析 | 第69-79页 |
·单节点发送 | 第69-75页 |
·双节点发送 | 第75-78页 |
·多节点发送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总结 | 第80-81页 |
·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