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选题依据 | 第8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8-9页 |
2 “公司 +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实践与分析 | 第9-17页 |
·“公司 + 农户”的涵义 | 第9页 |
·“公司 + 农户”模式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 第9-10页 |
·“公司 +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分类 | 第10-11页 |
·国外“公司 + 农户”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及模式 | 第11-12页 |
·国内“公司 + 农户”模式运行的实践 | 第12-15页 |
·“公司 +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制度缺陷 | 第15页 |
·“公司 + 农户”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3 立华公司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运行模式 | 第17-31页 |
·组织管理模式 | 第17-21页 |
·立华公司寻求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动因 | 第17-18页 |
·立华公司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基本流程及功能 | 第18-19页 |
·立华公司“公司 + 农户”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 第19-21页 |
·立华公司“公司 + 农户”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1页 |
·组织管理模式 | 第21-22页 |
·立华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 | 第21页 |
·立华公司的产权模式 | 第21-22页 |
·控制技术模式 | 第22-23页 |
·培训教育模式 | 第23-25页 |
·管理技术人员层面的培训 | 第23-24页 |
·合作农户层面的培训 | 第24-25页 |
·利益分配模式 | 第25-27页 |
·公司内部利益分配 | 第25页 |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 | 第25-27页 |
·风险保障模式 | 第27页 |
·稳定约束模式 | 第27-28页 |
·研发创新模式 | 第28-31页 |
·成功摸索桑园养鸡模式 | 第28-29页 |
·探索出扶贫养鸡的新模式 | 第29-30页 |
·自建农民养鸡孵化器 | 第30页 |
·管理手段信息化 | 第30-31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1-42页 |
·传统“公司 + 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中存在的制度缺陷 | 第31-32页 |
·经济主体利益目标的不一致 | 第31页 |
·双方的主体地位不对称 | 第31页 |
·“理性人”导致经常发生机会主义行为 | 第31-32页 |
·保证合同履约的外在影响力差异悬殊 | 第32页 |
·适应产品的有限性 | 第32页 |
·立华公司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优势分析 | 第32-38页 |
·组织管理科学 | 第32-33页 |
·经营效率提高 | 第33-35页 |
·利益分配合理 | 第35-36页 |
·规避风险有效 | 第36-38页 |
·立华公司产业化运行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2页 |
·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分配不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 第38-39页 |
·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 第39-40页 |
·风险保障能力薄弱 | 第40页 |
·公司管理人才背景单一 | 第40-41页 |
·产业化经营遭遇到的系统制度外因素的制约 | 第41-42页 |
5 问题解决的方案 | 第42-47页 |
·引入中介评价评判机制,完善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42-43页 |
·强化风险保障机制 | 第43-44页 |
·大力加强企业人才建设 | 第44-45页 |
·加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 第45-46页 |
·寻求政府支持 | 第46-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