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论文

国际货物买卖法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的协同研究

绪论第1-10页
第1章 国际货物买卖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实务流程第10-20页
 1.1 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做法第10-15页
  1.1.1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签订第10-12页
  1.1.2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第12-13页
  1.1.3 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做法第13-15页
 1.2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基本经营方式第15-17页
  1.2.1 班轮运输第15页
  1.2.2 租船运输第15-16页
  1.2.3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第16-17页
 1.3 国际货物买卖和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相互链接第17-20页
第2章 货物买卖合同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矛盾分析第20-34页
 2.1 基于实务运作流程的矛盾分析第20-24页
  2.1.1 FOB价格术语下船货衔接问题第20页
  2.1.2 CIF价格术语下租船订舱问题第20-21页
  2.1.3 CIF术语下象征性交货问题第21-22页
  2.1.4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与承运人无单放货的关系问题第22-24页
 2.2 基于买卖合同和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条款结构化矛盾分析第24-34页
  2.2.1 买卖合同中价格条件与运输合同的矛盾分析第25-29页
  2.2.2 买卖合同中装运条款与运输合同的矛盾分析第29-32页
  2.2.3 买卖合同中支付条款与运输合同的矛盾分析第32-34页
第3章 国际货物买卖和运输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4-49页
 3.1 立法现状第34-36页
  3.1.1 国际货物买卖的立法现状第34-35页
  3.1.2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立法现状第35-36页
 3.2 前端货物买卖法和后端货物运输法的矛盾分析第36-49页
  3.2.1 卖方的中途停运权的行使问题第37-39页
  3.2.2 关于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转让时间问题第39页
  3.2.3 买方的提货义务问题第39-40页
  3.2.4 转船的概念第40-42页
  3.2.5 有权要求签发提单的人第42-44页
  3.2.6 所有权与留置权第44-46页
  3.2.7 损害赔偿的范围第46-47页
  3.2.8 迟延交付的问题第47-49页
第4章 国际货物买卖法和海上货物运输法协同促进的立法思考与修正建议第49-70页
 4.1 协同促进原理在处理买卖法律与海上货物运输法律的相互关系上的作用与运用第49-60页
  4.1.1 协同论及其内涵实质第49-50页
  4.1.2 整体协同是实现法律为经济发展整体目标服务的需要第50-51页
  4.1.3 协同原理在货物买卖与货物运输实物流程上的作用与运用第51-58页
  4.1.4 协同原理在货物买卖法与运输法相互关系中的作用与运用第58-60页
 4.2 国际货物买卖与国际货物运输的法律协同立法思考及建议第60-70页
  4.2.1 有关卖方中途停运权的立法思考及相关建议第60-64页
  4.2.2 FOB卖方相对于承运人的法律地位第64-67页
  4.2.3 对我国海商法有关托运人定义及相关条款修改的建议第67-70页
结束语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研究生履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团簇的Cu-Zr基三元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
下一篇:鄱阳湖湿地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植物富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