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密度泛函方法对有机催化体系和表面反应的理论研究

第一章 理论背景第1-29页
   ·引言第11-14页
     ·从头计算法的选择第11-13页
     ·基组的选择第13-14页
     ·计算步骤第14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14-20页
     ·Hohenbergh-Kohm定理第16-17页
     ·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理论第17-18页
     ·E_(XC)的近似表达方案第18-20页
   ·振动频率的计算第20-22页
   ·化学反应过渡态的计算方法第22-24页
   ·本论文工作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第二章 丙烯醇在Si(100)和Ge(100)表面的理论研究第29-69页
   ·文献综述第29-44页
     ·引言第29-30页
     ·单晶半导体表面第30-32页
       ·Si(100),C(100)和Ge(100)第30-31页
       ·Si(111)第31-32页
     ·理论计算模型及方法第32-36页
       ·Si(100)-2×1和Ge(100)-2×1面团簇模型第32-35页
       ·Si(111)-7×7表面团簇模型第35-36页
       ·理论计算方法第36页
     ·有机小分子修饰半导体表面的研究进展第36-43页
       ·(100)面第37-42页
         ·非芳香有机分子的亲电亲核表面吸附反应第37-39页
         ·非芳香有机分子的环化反应第39-41页
         ·偶极加成反应第41页
         ·芳香化合物第41-42页
       ·Si(111)-7×7面第42-43页
     ·本章工作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7页
     ·丙烯醇在Si(100)-2×1表面上的反应第44-48页
       ·利用Si_(15)H_(16)的双二聚体团簇在一个二聚体上发生的反应通道第44-48页
       ·利用Si_(15)H_(16)的双二聚体团簇在两个相邻二聚体上发生的反应通道第48页
     ·丙烯醇在Ge(100)-2×1表面上的反应第48-49页
     ·丙烯醇在Si(100)-2×1和Ge(100)-2×1面上反应性的对比第49-57页
     ·Si(100)-2×1表面上氧原子的扩散第57页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第三章 胍、脒、酰胺催化的Strecker反应第69-109页
   ·文献综述第69-84页
     ·利用有机催化剂所进行的对映体选择性Strecker反应第72-73页
       ·概述第72-73页
     ·手性二酮哌嗪做催化剂第73-76页
       ·催化定义第73-74页
       ·底物范围第74-76页
     ·手性胍做催化剂第76-80页
       ·催化定义第76-77页
       ·底物范围第77-79页
       ·反应机理第79-80页
     ·含脲衍生物官能团的手性亚胺做催化剂第80-84页
       ·催化定义第80-81页
       ·底物范围第81-84页
   ·理论计算方法第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103页
     ·胍催化的Strecker反应第84-90页
       ·在无催化剂条件下,HCN与甲亚胺反应形成氨基异腈第85页
       ·双环胍催化下,HCN与甲亚胺反应形成氨基异腈第85页
       ·双环胍催化下,HNC与甲亚胺反应形成氨基腈第85-86页
       ·双环胍催化下,氨基腈与氨基异腈之间的异构化第86-87页
       ·可能的反应路径第87-90页
     ·甲脒,酰胺催化的Strecker反应第90-103页
       ·甲脒,甲酰胺和甲酰胺酸的几何构型第90-94页
       ·甲脒催化下,采用B3LYP/6-31+G(d,p)计算的HCN与HNC与甲亚胺加成反应形成氨基腈的机理第94-97页
       ·甲脒催化下,采用MP2/6-31+G(d,p)方法计算的HCN或HNC与甲亚胺加成形成氨基腈的反应途径第97-98页
       ·甲酰胺催化下,采用MP2/6-31+G(d,p)方法计算的HCN或HNC与甲亚胺加成形成氨基腈的反应途径第98-101页
       ·甲酰胺酸催化下,采用MP2/6-31+G(d,p)方法计算的HCN或HNC与甲亚胺加成形成氨基腈的反应途径第101-103页
   ·结论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第四章 三甲胺催化下甲醛和丙烯醛的Baylis-Hillman反应第109-143页
   ·文献综述第109-119页
     ·引言第109页
     ·Baylis-Hillman反应简介及其反应机理第109-110页
     ·加快反应速度第110-115页
       ·其他碱的使用第110-112页
       ·微波的使用第112页
       ·低温、高压的使用第112-113页
       ·路易斯酸路易斯碱第113-114页
       ·路易斯酸的单独使用第114-115页
     ·不对称诱导第115-119页
       ·手性醛(亚胺)的诱导第115-116页
       ·手性酯(酰胺)诱导第116页
       ·手性催化剂的使用第116-119页
   ·理论计算方法第1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19-135页
     ·顺式(R1a)和反式(R1b)丙烯醛在气相及溶液中的互变第120-121页
     ·气相条件下可能的反应路径第121-123页
     ·碳碳键的形成第123-125页
     ·分子内的氢迁移第125-129页
     ·在溶剂中的反应第129-132页
     ·一个水分子参与到B-H反应中第132-135页
   ·结论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3页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取代亚甲基-5-取代氨甲基环戊醇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下一篇:2-芳基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