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发射分集和波束形成优化设计及其盲接收技术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符号说明第13-15页
缩略语简表第15-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7页
 1.1 无线通信的发展状况第18-19页
 1.2 无线通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手段第19-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3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第23-27页
第二章 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技术第27-49页
 2.1 多天线通信系统概述第27-32页
  2.1.1 阵列增益第28页
  2.1.2 分集增益第28-29页
  2.1.3 空间复用增益第29-30页
  2.1.4 多天线方案的性能折衷第30-32页
 2.2 分集技术的原理和分类第32-45页
  2.2.1 分集技术的原理第32-33页
  2.2.2 分集技术的分类第33-36页
  2.2.3 空时编码的基本特性第36-45页
 2.4 波束形成技术第45-48页
  2.4.1 波束形成的基本原理第45-46页
  2.4.2 波束形成的分类第46-48页
 2.5 本章小节第48-49页
第三章 多天线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第49-57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平衰落确定性MIMO信道的容量第49-50页
 3.3 发射端未知CSI情况下的MIMO信道容量第50-52页
 3.4 发射端已知CSI情况下的MIMO信道容量第52-54页
 3.5 SIMO和MISO信道的信道容量第54-55页
  3.5.1 SIMO信道容量第54-55页
  3.5.2 MISO信道容量第55页
 3.6 仿真结果第55-56页
 3.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发射分集与波束形成联合优化设计第57-86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发射分集与波束形成混合系统的错误率分析第57-60页
 4.3 发射分集与波束形成混合系统的容量第60-62页
  4.3.1 上行链路第60-61页
  4.3.2 下行链路第61-62页
 4.4 发射端下行CSI的获取第62-70页
  4.4.1 TDD系统发射端下行CSI的获取第63-64页
  4.4.2 FDD系统发射端下行CSI的获取第64-70页
 4.5 波束空时分组码方案第70-73页
 4.6 分立波束空时分组码(D-BSTBC)第73-76页
  4.6.1 系统和信号模型第73-75页
  4.6.2 最优TBF算法第75-76页
  4.6.3 仿真结果第76页
 4.7 集成波束空时分组码(I-BSTBC)第76-85页
  4.7.1 系统与信号模型第77-79页
  4.7.2 方法a—基于分集阵列的I-BSTBC第79-80页
  4.7.3 方法b—基于波束形成阵列的I-BSTBC第80-82页
  4.7.4 两种子方法的复杂度和可行性分析第82-83页
  4.7.5 自适应发射方案第83页
  4.7.6 仿真结果第83-85页
 4.8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基于ICA的空时无线通信系统盲检测方案第86-117页
 5.1 引言第86-88页
 5.2 空时无线通信系统模型第88-89页
 5.3 ICA系统模型第89-90页
 5.4 面向ICA的空时系统模型变换第90-94页
  5.4.1 基于复信号分离的正交模型(T1)第90-92页
  5.4.2 基于时间顺序的实分离模型(T2)第92-93页
  5.4.3 基于空间顺序的实分离模型(T3)第93-94页
 5.5 基于ICA的盲检测方案第94-104页
  5.5.1 基于信道估计的ML接收机第94-95页
  5.5.2 基于ICA的系统检测模型第95-96页
  5.5.3 ICA预处理操作第96-98页
  5.5.4 盲检测的三种ICA算法第98-102页
  5.5.5 幅度和顺序不确定性的判定第102-103页
  5.5.6 ICA盲检测方案与非盲检测方案的比较第103-104页
 5.6 仿真结果和讨论第104-113页
  5.6.1 ICA盲检测方案的基本性能第104-109页
  5.6.2 ICA收敛特性的分析第109-113页
 5.7 ICA盲接收技术的其他应用方式第113-115页
  5.7.1 BSTBC系统的盲检测第113-115页
  5.7.2 基于ICA的辅助信道估计方法第115页
 5.8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基于凸规划的正交发射波束形成方案第117-143页
 6.1 引言第117-118页
 6.2 凸优化理论第118-120页
 6.3 正交发射波束形成方案第120-129页
  6.3.1 多用户下行波束形成系统模型第121-122页
  6.3.2 正交发射波束形成的三种实现策略第122-129页
 6.4 鲁棒的正交发射波束形成方案第129-132页
 6.5 仿真结果和讨论第132-142页
 6.5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3-146页
附录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投出的论文第160-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正常胰腺和胰腺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兔脑血流动力学与缺血半暗带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