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绪论: 现代新儒学视野中的马一浮诗学思想 | 第16-39页 |
一、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定位 | 第18-22页 |
二、马一浮与“现代新儒学”的思想危机 | 第22-31页 |
三、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儒学本位与现代特征 | 第31-39页 |
第一章: 马一浮的学术生涯 | 第39-57页 |
一、初治考据,属意科举 | 第40-43页 |
二、游学异域,专攻西学 | 第43-45页 |
三、古寺陋巷,转治佛典 | 第45-50页 |
四、深探义海,归于六经 | 第50-54页 |
五、弦歌不辍,相伴终生 | 第54-57页 |
第二章: 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57-79页 |
一、影响马一浮“诗学”研究的几种哲学观念 | 第57-60页 |
二、马一浮的“六艺”观及其对马氏“诗学”思想的影响 | 第60-71页 |
三、佛学、西学对马一浮诗学思想的影响 | 第71-79页 |
第三章: 马一浮的诗学观念与诗学理论 | 第79-95页 |
一、马一浮“诗学”思想的义理根基与内在逻辑 | 第79-84页 |
二、马一浮论诗歌的本体和功用 | 第84-88页 |
三、马一浮论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 第88-90页 |
四、马一浮论诗歌的创作和接受 | 第90-95页 |
第四章: 马一浮的诗歌评论 | 第95-118页 |
一、马一浮品评诗歌之标准 | 第95-98页 |
二、马一浮品评诗歌之层次与方法 | 第98-102页 |
三、马一浮论诗之“四元”说及其诗歌史观 | 第102-108页 |
四、马一浮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价 | 第108-118页 |
第五章: 马一浮的诗歌创作 | 第118-139页 |
一、马一浮诗词作品的辑录情况 | 第119-120页 |
二、马一浮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 第120-132页 |
三、马一浮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 第132-136页 |
四、前人对马一浮诗歌创作的评价 | 第136-139页 |
结语: 马一浮诗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139-153页 |
一、中国当代“诗学”研究的现实境遇分析 | 第141-149页 |
二、马一浮“诗学”思想对中国当代“诗学”发展的启示 | 第149-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57-1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