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南郊宾馆培训体系设计研究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框架图 | 第12-13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3-20页 |
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3页 |
2.2 学习理论 | 第13-14页 |
2.3 培训效果迁移理论 | 第14-16页 |
2.4 培训及培训体系理论 | 第16-17页 |
2.5 中外资企业培训体系对比 | 第17-20页 |
3 徐州南郊宾馆培训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 第20-31页 |
3.1 徐州南郊宾馆概况 | 第20-24页 |
3.2 徐州南郊宾馆培训体系现状 | 第24-25页 |
3.2.1 培训机构现状 | 第24-25页 |
3.2.2 培训体系现状 | 第25页 |
3.3 徐州南郊宾馆培训体系存在问题 | 第25-28页 |
3.3.1 培训机构方面 | 第25-26页 |
3.3.2 培训体系方面 | 第26-28页 |
3.3.3 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方面 | 第28页 |
3.4 培训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1页 |
3.4.1 旧机制造成的原因 | 第28-29页 |
3.4.2 管理层认识偏差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3 员工认识的不足 | 第30-31页 |
4 徐州南郊宾馆培训体系设计思路 | 第31-34页 |
4.1 培训体系设计原则 | 第31页 |
4.2 培训体系设计步骤 | 第31-32页 |
4.3 培训体系设计依据 | 第32-33页 |
4.4 培训体系设计意义 | 第33-34页 |
5 徐州南郊宾馆培训体系完善 | 第34-68页 |
5.1 培训机构的建立和培训主管的权责 | 第34-35页 |
5.1.1 培训机构建立 | 第34页 |
5.1.2 培训主管的权责 | 第34-35页 |
5.2 培训需求分析 | 第35-41页 |
5.2.1 组织(战略)分析 | 第35-38页 |
5.2.2 任务分析 | 第38-39页 |
5.2.3 人员分析 | 第39页 |
5.2.4 员工培训需求与组织培训需求矛盾的解决 | 第39-40页 |
5.2.5 培训需求调查的方法 | 第40-41页 |
5.3 培训计划制定 | 第41-43页 |
5.3.1 南郊宾馆培训计划制定的原则 | 第41页 |
5.3.2 南郊宾馆培训计划的制定步骤 | 第41-42页 |
5.3.3 南郊宾馆培训计划的两个层面 | 第42-43页 |
5.4 培训计划的具体实施 | 第43-55页 |
5.4.1 培训目标设置 | 第43-45页 |
5.4.2 培训具体内容 | 第45-48页 |
5.4.3 培训讲师聘用 | 第48-49页 |
5.4.4 培训时间安排 | 第49-50页 |
5.4.5 培训方法的选择 | 第50-53页 |
5.4.6 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 | 第53-54页 |
5.4.7 培训教材的编制 | 第54页 |
5.4.8 培训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 第54-55页 |
5.5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 第55-66页 |
5.5.1 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意义 | 第55-56页 |
5.5.2 培训评估系统的流程 | 第56-57页 |
5.5.3 培训评估系统的构建 | 第57-59页 |
5.5.4 培训评估方法的应用 | 第59-65页 |
5.5.5 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 第65-66页 |
5.5.6 调整培训项目 | 第66页 |
5.5.7 沟通培训评估结果 | 第66页 |
5.6 培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 第66-68页 |
5.6.1 对培训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 第66-67页 |
5.6.2 对学员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 第67-68页 |
6 徐州南郊宾馆培训体系的保障 | 第68-71页 |
6.1 各级管理人员的支持 | 第68-69页 |
6.1.1 高层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 第68页 |
6.1.2 中层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的贯彻和参与 | 第68-69页 |
6.1.3 基层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的具体落实 | 第69页 |
6.2 培训制度的保障 | 第69-70页 |
6.3 培训经费的保障 | 第70-71页 |
7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