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6页 |
综述一 焦虑症西医研究进展 | 第10-25页 |
1 广泛性焦虑症的基本概念 | 第10页 |
2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0页 |
3 发病机制 | 第10-15页 |
·遗传因素 | 第10-11页 |
·神经解剖改变 | 第11页 |
·神经生化改变 | 第11-12页 |
·神经电生理改变 | 第12页 |
·个性因素 | 第12-13页 |
·心理社会因素 | 第13页 |
·神经免疫 | 第13-14页 |
·神经内分泌改变 | 第14-15页 |
4 临床表现 | 第15-16页 |
·精神性焦虑 | 第15页 |
·躯体性焦虑 | 第15页 |
·心理性警觉 | 第15-16页 |
·运动性不安 | 第16页 |
·睡眠障碍 | 第16页 |
5 诊断 | 第16-17页 |
·ICD-10中GAD诊断标准 | 第16页 |
·DSM-IV中GAD的诊断标准 | 第16-17页 |
·CCMD-3中GAD的诊断标准 | 第17页 |
6 治疗 | 第17-21页 |
·药物治疗 | 第17-19页 |
·心理治疗 | 第19-20页 |
·音乐疗法 | 第20页 |
·森田心理疗法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综述二 广泛性焦虑症的中医认识和研究进展 | 第25-36页 |
1 GAD发病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25页 |
2 GAD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25-29页 |
·古代文献的研究 | 第26-28页 |
·当代医家对GAD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8-29页 |
3 中医治疗焦虑症的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临床研究 | 第29-32页 |
4 小结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6-54页 |
前言 | 第36-37页 |
临床资料 | 第37-39页 |
1 病例来源 | 第3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分组及治疗方法 | 第37页 |
·观察方法及指标 | 第37页 |
·疗效评定方法 | 第37-38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38-39页 |
诊疗标准 | 第39-41页 |
1 西医学诊断标准 | 第39页 |
2 广泛性焦虑症的肝郁化火证诊断标准 | 第39页 |
3 入选标准 | 第39页 |
4 排除标准 | 第39-41页 |
结果 | 第41-49页 |
1 一般资料 | 第41-42页 |
2 疗效观察 | 第42-48页 |
·HAMA减分率观察结果 | 第42-43页 |
·中医证候疗效指数率 | 第43-45页 |
·临床疗效比较 | 第45-48页 |
3 副反应观察结果 | 第48页 |
4 脱落病例分析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1 GAD肝郁化火证的病因病机 | 第49-50页 |
2 确立疏肝清热健脾法治疗GAD的理论依据 | 第50页 |
3 丹栀逍遥散方药组成分析 | 第50页 |
4 临床疗效分析 | 第50-51页 |
5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附件 | 第54-59页 |
附件一: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 | 第54-55页 |
附件二:中医证候评定表(肝郁化火型)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