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蝶蛹金小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毒液的生化特性与生理功能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11页
ABSTRACT第11-23页
前言第23-26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26-38页
 第一章 寄生蜂毒液蛋白性质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第28-38页
  1 寄生蜂毒器官的形态及分泌模式第28-29页
  2 寄生蜂毒液的组分与性质第29-31页
  3 寄生蜂的毒液的生理功能第31-36页
   ·抑制寄主免疫第31页
   ·调控寄主的生长发育第31-34页
   ·调节寄主的内分泌第34-35页
   ·营养调控第35页
   ·抑制寄主生殖系统的发育第35-36页
   ·麻痹作用及对神经传导的阻断第36页
  4 寄生蜂毒液应用前景展望第36-38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38-176页
 第二章 蝶蛹金小蜂成蜂生殖系统抑制寄主细胞免疫因子的确定第40-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供试昆虫第40-41页
   ·寄生蜂成蜂生殖系统各部分的解剖第41页
   ·对血细胞延展和存活影响的测定第41-42页
   ·对血细胞包囊作用影响的测定第42页
   ·寄生次数对蝶蛹金小蜂卵被包囊率的影响第42页
  2 结果第42-45页
   ·生殖系统各组成部分对两种寄主血细胞的影响第42-45页
   ·寄生次数对蝶蛹金小蜂卵被包囊率的影响第45页
  3 讨论第45-48页
 第三章 两种金小蜂毒器官发育及其与卵子发育的关系第48-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供试昆虫第48页
   ·毒腺及卵发育的测定第48-49页
   ·统计方法第49页
  2 结果第49-54页
   ·毒腺的发育第49-53页
   ·毒器官发育及其与卵子发育的关系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8页
 第四章 两种金小蜂毒液的蛋白组成及分子特性第58-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1页
   ·供试昆虫第58页
   ·两种金小蜂毒液的蛋白质组成第58-60页
   ·蝶蛹金小蜂毒液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中部分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第60页
   ·蝶蛹金小蜂毒液活性组分的初步确定第60-61页
  2 结果第61-63页
   ·两种金小蜂毒液蛋白的组成及蝶蛹金小蜂毒液部分蛋白的质谱鉴定第61-62页
   ·蝶蛹金小蜂毒液活性组分的初步确定第62-63页
  3 讨论第63-76页
 第五章 影响两种金小蜂毒液活性的理化因子第76-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77页
   ·供试昆虫第76页
   ·毒液的处理第76-77页
   ·处理后毒液活性的测定第77页
  2 结果第77-83页
   ·温度第77-79页
   ·酸度第79-81页
   ·表面活性剂第81页
   ·蛋白酶第81页
   ·盐浓度第81-83页
   ·有机溶剂第83页
   ·菜粉蝶4龄幼虫口腔分泌物及中肠液第83页
  3 讨论第83-88页
 第六章 两种金小蜂毒液中酶组成与酶活力变化的时间动态第88-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8-90页
   ·供试昆虫第88页
   ·酶的测定第88-90页
   ·两种金小蜂毒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90页
  2 结果第90-91页
   ·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第90页
   ·酯酶第90-91页
   ·广谱蛋白酶第91页
   ·磷酸二酯酶第91页
   ·磷酸酯酶A第91页
  3 讨论第91-94页
 第七章 毒液对菜粉蝶蛹血细胞数量、组成、延展、存活与包囊行为的影响第94-10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4-95页
   ·供试昆虫第94页
   ·寄生和毒液注射第94-95页
   ·血细胞的分类与计数第95页
   ·血细胞延展率和存活率测定第95页
   ·血细胞包囊作用的测定第95页
   ·寄生和注射毒液前后菜粉蝶蛹细胞基因组电泳分析第95页
  2 结果第95-99页
   ·对菜粉蝶蛹血细胞数量及组成的影响第95-96页
   ·对血细胞延展及存活的影响第96-98页
   ·寄生和注射毒液前后菜粉蝶蛹血细胞基因组的电泳分析第98页
   ·对血细胞包囊作用的影响第98-99页
  3 讨论第99-100页
 第八章 毒液对蝶蛹金小蜂两种寄主不同虫态血细胞延展、存活与包囊行为的影响第100-12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0-101页
   ·供试虫源第100页
   ·毒液提取第100页
   ·毒液对寄主血细胞延展和存活影响的测定第100页
   ·毒液对血细胞包囊作用影响的测定第100-101页
  2 结果第101-114页
   ·菜粉蝶幼虫和蛹活体血细胞第101-103页
   ·柑桔凤蝶幼虫和蛹活体血细胞第103-105页
   ·菜粉蝶幼虫和蛹离体血细胞第105-109页
   ·柑桔凤蝶幼虫和蛹离体血细胞第109-112页
   ·菜粉蝶幼虫和蛹血细胞包囊作用第112-113页
   ·柑桔凤蝶幼虫和蛹血细胞包囊作用第113-114页
  3 讨论第114-120页
 第九章 蝶蛹金小蜂毒液对两种寄主血细胞酚氧化酶活性及血淋巴黑化作用的影响第120-1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0-121页
   ·供试昆虫第120页
   ·毒液微注射第120页
   ·血淋巴的取样第120页
   ·血细胞的酚氧化酶染色第120-121页
   ·血淋巴黑化作用的测定第121页
   ·菜粉蝶蛹血淋巴离体黑化作用第121页
  2 结果第121-126页
   ·血细胞酶氧化酶活性第121-122页
   ·血淋巴黑化作用第122页
   ·血淋巴离体黑化作用第122-126页
  3 讨论第126-128页
 第十章 毒液对菜粉蝶非免疫系统组织细胞的影响第128-1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8页
   ·供试昆虫第128页
   ·菜粉蝶蛹不同组织细胞的分离、培养与观察第128页
  2 结果第128-129页
  3 讨论第129-132页
 第十一章 毒液对蝶蛹金小蜂非寄主昆虫血细胞及昆虫细胞系的影响第132-1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2-133页
   ·供试昆虫第132页
   ·毒液的提取第132页
   ·昆虫血细胞的离体培养第132-133页
   ·昆虫细胞系的培养第133页
  2 结果第133-142页
   ·非寄主昆虫血细胞延展第133-139页
   ·昆虫细胞系第139-142页
  3 讨论第142-146页
 第十二章 蝶蛹金小蜂毒液对两种寄主蛹表皮主要物质含量与组成的影响第146-1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6-148页
   ·供试昆虫第146页
   ·寄生及注射毒液第146页
   ·表皮的制备第146-147页
   ·表皮蛋白和可溶性蛋白提取及含量测定第147页
   ·表皮脂类的测定方法第147页
   ·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提取及检测第147-148页
   ·数据分析第148页
  2 结果第148-159页
   ·表皮蛋白和表皮中可溶性蛋白第148-149页
   ·表皮脂类第149-150页
   ·表皮碳氢化合物第150-159页
  3 讨论第159-162页
 第十三章 蝶蛹金小蜂毒液对寄主蛹血淋巴和脂肪体中蛋白质与脂类代谢的影响第162-17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2-163页
   ·供试昆虫第162页
   ·寄生及注射毒液第162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162-163页
   ·脂类含量测定第163页
  2 结果第163-168页
   ·菜粉蝶蛹血淋巴及脂肪体中蛋白质与脂类第163-166页
   ·柑桔凤蝶蛹血淋巴及脂肪体中蛋白质与脂类第166-168页
  3 讨论第168-170页
 第十四章 蝶蛹金小蜂毒液对菜粉蝶蛹血淋巴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第170-17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70-171页
   ·供试昆虫第170页
   ·取样方法第170页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第170-171页
  2 结果第171-175页
  3 讨论第175-176页
第三部分 总讨论第176-200页
 参考文献第186-200页
第四部分 附录第200-202页
附录 博士生期间发表文章第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下一篇:L波段宽带功率放大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