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7-17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1.2. 储层随机建模及其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储层随机建模 | 第8-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3. 国内及研究区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4-17页 |
2. 气藏地质特征 | 第17-32页 |
2.1. 地层特征 | 第17-18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19-24页 |
2.3.1. 沉积环境及沉积相 | 第19-20页 |
2.3.2. 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 | 第20-24页 |
2.4. 储层特征 | 第24-28页 |
2.4.1. 岩石特征 | 第24-25页 |
2.4.2. 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特征 | 第25-27页 |
2.4.3. 储集岩物性及其分类评价 | 第27-28页 |
2.5. 气藏流体特征 | 第28-30页 |
2.6. 气藏类型 | 第30-32页 |
3. 储层随机建模原理及方法 | 第32-35页 |
3.1. 概念及目的意义 | 第32-33页 |
3.2. 模拟与插值的比较 | 第33页 |
3.3. 随机模拟类型 | 第33-34页 |
3.4. 随机建模方法 | 第34-35页 |
4. 储层模型的建立 | 第35-64页 |
4.1. 砂体层位划分的清理及修正 | 第35-36页 |
4.1.1. 砂体层位划分的清理 | 第35页 |
4.1.2. 砂体层位划分的修正 | 第35-36页 |
4.2. 测井资料标准化及解释 | 第36-39页 |
4.2.1. 测井资料标准化 | 第37页 |
4.2.2. 测井资料的解释 | 第37-39页 |
4.3. 储层地质建模软件的应用开发 | 第39-64页 |
4.3.1. 基础数据输入(Input data) | 第39-45页 |
4.3.2. 地震解释(Seismic Interpretation) | 第45页 |
4.3.3. 地层模型(Stratigraphic Modeling) | 第45页 |
4.3.4. 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ing) | 第45-51页 |
4.3.5. 属性模型(Property Modeling) | 第51-60页 |
4.3.6. 模型粗化及输出(Scale up) | 第60-64页 |
5. 地质模型的后续应用 | 第64-75页 |
5.1. 储量分类评价 | 第64-68页 |
5.1.1. 储量分类 | 第64-67页 |
5.1.2. 储量分类计算结果 | 第67页 |
5.1.3. 难动用储量分布特征 | 第67-68页 |
5.2. 剩余储量研究及开发潜力分析 | 第68-75页 |
5.2.1. 气藏数值模拟 | 第68-69页 |
5.2.2. 剩余储量分布 | 第69-72页 |
5.2.3. 开发潜力分析 | 第72-75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页 |
6.2. 建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