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16页 |
| ·项目来源及背景 | 第9-10页 |
| ·MIS系统概述 | 第10-14页 |
| ·信息、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第10-11页 |
| ·MIS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3页 |
| ·MIS系统在国外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2页 |
| ·MIS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 ·企业 MIS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车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16-28页 |
| ·称重车间生产工艺概述 | 第16页 |
|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19页 |
| ·车间生产现场实时监测子系统 | 第16-18页 |
| ·数据采集部分 | 第17-18页 |
| ·数据分析处理部分 | 第18页 |
| ·数据传输部分 | 第18页 |
| ·车间办公室服务器网络查询子系统 | 第18-19页 |
| ·系统开发模式和开发环境 | 第19-28页 |
|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C/S与B/S模式相结合 | 第19-22页 |
| ·C/S模式与B/S模式介绍 | 第19-21页 |
| ·C/S模式于B/S模式的比较 | 第21-22页 |
| ·系统体系结构的确定 | 第22页 |
| ·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2000 Server | 第22-24页 |
| ·网络服务器—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5.0 | 第24页 |
| ·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 第24-25页 |
| ·监测子系统开发工具—VB6.0 | 第25-26页 |
| ·网络查询子系统开发技术—ASP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28-39页 |
| ·MIS数据库系统功能特点 | 第28-30页 |
| ·用户需求分析 | 第30页 |
| ·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30-32页 |
| ·数据库逻辑设计 | 第32-37页 |
| ·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 第32-33页 |
| ·外模式的设计 | 第33-37页 |
| ·设计查询 | 第33-34页 |
| ·存储过程设计 | 第34-37页 |
| ·触发器设计 | 第37页 |
| ·数据库物理设计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9-73页 |
| ·实时监测子系统 | 第39-64页 |
| ·数据管理子模块 | 第39-42页 |
| ·人员信息管理 | 第41-42页 |
| ·相关参数设定 | 第42页 |
| ·数据维护 | 第42页 |
| ·实时监测子模块 | 第42-62页 |
| ·实时数据采集与显示 | 第43-51页 |
| ·实时数据传输与纠错 | 第51-58页 |
| ·模块抗干扰设计 | 第58-62页 |
| ·查询报表子模块 | 第62-64页 |
| ·在线帮助子模块 | 第64页 |
| ·网络查询子系统 | 第64-73页 |
| ·设计思想 | 第65页 |
| ·系统结构 | 第65-66页 |
| ·页面设计 | 第66页 |
| ·动态内容及实现 | 第66-68页 |
| ·动态查询 | 第67页 |
| ·信息的传递 | 第67页 |
| ·信息的处理与显示 | 第67-68页 |
|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第68-73页 |
| ·用户登陆 | 第68页 |
| ·用户管理 | 第68-70页 |
| ·查询浏览 | 第70-71页 |
| ·报表生成 | 第71-72页 |
| ·在线帮助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3-76页 |
| ·系统特色及关键技术 | 第73-74页 |
| ·系统特色 | 第73页 |
| ·关键技术 | 第73-74页 |
| ·实时监测子系统 | 第73-74页 |
| ·网络查询子系统 | 第74页 |
| ·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解决 | 第74-75页 |
| ·总结及展望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9-80页 |
| 声明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