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精益生产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实施情况 | 第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精益企业的价值 | 第10页 |
·制造型企业建立精益企业的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精益生产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精益企业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4-18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6-18页 |
2 精益企业概述 | 第18-32页 |
·精益生产简介 | 第18-23页 |
·精益生产的历史背景 | 第18-20页 |
·精益生产的特点 | 第20-21页 |
·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 | 第21页 |
·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的核心分析 | 第21-23页 |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 | 第23-26页 |
·精益企业概念的提出 | 第23页 |
·由精益生产到精益思想,由精益思想到精益企业的飞跃 | 第23-25页 |
·实行精益生产是建立制造型精益企业的基本要求 | 第25页 |
·精益企业转变对于制造型企业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精益企业的定义 | 第26-28页 |
·精益企业的定义 | 第26-27页 |
·精益企业的特征 | 第27-28页 |
·精益企业的目标 | 第28页 |
·精益企业过程结构模型 | 第28-32页 |
·精益企业的组织框架 | 第28-29页 |
·精益企业过程结构模型 | 第29-32页 |
3 制造型精益企业构建程序 | 第32-54页 |
·建立制造型精益企业构建程序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 第32-36页 |
·构建程序建立的必要性 | 第32页 |
·构建程序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32-36页 |
·战略层面的制造型精益企业构建程序 | 第36-45页 |
·战略层面的制造型精益企业构建程序框架 | 第36-38页 |
·进入循环 | 第38-39页 |
·长期循环(创造环境) | 第39-41页 |
·短期循环(具体实施) | 第41-45页 |
·制造型精益企业拉动生产系统设计程序 | 第45-52页 |
·精益生产拉动生产系统支撑条件分析 | 第45-46页 |
·精益生产拉动生产系统的设计程序 | 第46-49页 |
·制造型企业现场管理的精益化 | 第49-52页 |
·构建精益企业过程中的障碍和成功因素 | 第52-54页 |
4 制造型精益企业自我评价 | 第54-72页 |
·企业自我评价简介 | 第54-56页 |
·组织评价的方式 | 第54-55页 |
·自评的含义 | 第55-56页 |
·自评的流程 | 第56页 |
·精益企业自我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6-64页 |
·美国国家质量奖与企业自评 | 第56-58页 |
·欧洲质量奖与企业自评 | 第58-61页 |
·ISO9000族标准与企业自评 | 第61-62页 |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 第62-63页 |
·中国全国质量管理奖 | 第63-64页 |
·精益企业自我评价指标结构体系 | 第64-67页 |
·制造型精益企业自我评价的方法 | 第67-72页 |
5 制造型精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72-79页 |
·制造型企业理论革新的动力 | 第72页 |
·精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预测 | 第72-73页 |
·企业模型研究 | 第73-75页 |
·管理思想的演变 | 第75-77页 |
·制造型精益企业走向大规模定制生产 | 第77-79页 |
6 案例分析 | 第79-88页 |
·公司简介 | 第79页 |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 | 第79-81页 |
·企业自我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81-82页 |
·数据采集 | 第82-85页 |
·数据分析及相应的建议 | 第85-88页 |
结束语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