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图像中人体检测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7页 |
| ·人体检测的应用 | 第11-12页 |
| ·相关工作 | 第12-25页 |
| ·皮肤检测 | 第12-13页 |
| ·眼睛检测 | 第13-15页 |
| ·人脸检测 | 第15-20页 |
| ·身体检测 | 第20-25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人体模型 | 第27-37页 |
| ·常见的人体模型 | 第27-30页 |
| ·一维人体模型 | 第27-28页 |
| ·二维人体模型 | 第28-29页 |
| ·三维人体模型 | 第29-30页 |
| ·人体模板 | 第30页 |
| ·基于侧影的人体模型及其概率模型 | 第30-35页 |
| ·基于侧影的人体模型 | 第30-32页 |
| ·人体概率模型 | 第32-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彩色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 | 第37-57页 |
| ·灰度图像的边缘检测 | 第37-41页 |
| ·索贝尔(Sobel)算子 | 第38-39页 |
| ·坎尼(Canny)算子 | 第39-41页 |
| ·彩色图像的边缘检测 | 第41-42页 |
| ·输出融合方法 | 第41页 |
| ·多维梯度方法 | 第41-42页 |
| ·矢量方法 | 第42页 |
| ·纹理分析 | 第42-44页 |
| ·灰度共生矩阵法 | 第43页 |
| ·句法分析法 | 第43页 |
| ·Gabor滤波器法 | 第43-44页 |
| ·基于亮度变化与颜色分布的彩色边缘检测算法 | 第44-56页 |
| ·灰度边缘检测 | 第44页 |
| ·颜色纹理边缘检测 | 第44-51页 |
| ·边缘融合 | 第51-55页 |
| ·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基于矩形拟合的人体检测 | 第57-83页 |
| ·知觉组织 | 第58-60页 |
| ·概念 | 第58页 |
| ·知觉组织原则 | 第58-60页 |
| ·矩形拟合 | 第60-70页 |
| ·边缘点检测与组织 | 第61页 |
| ·曲线分解与直线段拟合 | 第61-66页 |
| ·直线段合并 | 第66-67页 |
| ·矩形拟合 | 第67-70页 |
| ·肢体检测 | 第70-73页 |
| ·侧影检测 | 第73-75页 |
| ·侧影组合 | 第75页 |
| ·算法总结 | 第75-76页 |
| ·实验结果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83页 |
| 第五章 基于肤色的人体检测 | 第83-95页 |
| ·肤色检测 | 第83-85页 |
| ·人脸检测 | 第85-87页 |
| ·人体检测 | 第87-89页 |
| ·连通距离 | 第87-88页 |
| ·检测过程 | 第88-89页 |
| ·实验结果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5页 |
| 第六章 多视点成像的多边形模板法 | 第95-111页 |
| ·引言 | 第95-96页 |
| ·多边形模板 | 第96-99页 |
| ·Z坐标无变化的视点变动 | 第97页 |
| ·Z坐标有变化的视点变动 | 第97-98页 |
| ·三维多边形模板 | 第98-99页 |
| ·基于模板的成像 | 第99-104页 |
| ·选择纹条 | 第100-101页 |
| ·为PRS构造建立二维多边形模板 | 第101-102页 |
| ·光照 | 第102-103页 |
| ·纹理 | 第103页 |
| ·采样 | 第103-104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4-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11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1-113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1-112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