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目  录第1-7页
引  言第7-8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述第8-13页
 一、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第8页
 二、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第8-11页
  (一) 整合当事人争点之功能第8-9页
  (二) 交换并冻结证据之功能第9页
  (三) 约束当事人言词辩论行为之功能第9-10页
  (四) 促进和解,使诉讼纠纷解决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第10-11页
 三、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第11-13页
  (一) 实现程序公正第11页
  (二) 提高诉讼效率第11页
  (三) 节约诉讼成本第11-13页
第二章 有关国家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比较研究第13-24页
 一、 当事人主义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立法第13-19页
  (一) 美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况第13-15页
  (二) 英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况第15-16页
  (三) 法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况第16-18页
  (四) 当事人主义审前准备程序立法模式小结第18-19页
 二、 法院职权主义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立法第19-22页
  (一) 德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况第19-20页
  (二) 俄罗斯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况第20页
  (三) 日本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概况第20-21页
  (四) 法院职权主义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立法模式小结第21-22页
 三、 国外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立法价值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立法与不足第24-32页
 一、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在我国的演进第24-28页
 二、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存在的问题第28-32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第32-42页
 一、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应当遵循的原则第32-35页
 二、 改革和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整体构想第35-42页
  (一) 明确被告提交答辩状的义务,建立诉答程序第36页
  (二) 由当事人双方决定审判对象,确定争点第36-37页
  (三) 建立交换证据制度,保障平等对抗第37页
  (四) 完善现有的举证制度第37-39页
  (五) 设置初步审理制度第39-40页
  (六) 确定审前准备程序法官和庭审法官相分离的制度第40页
  (七) 合理配置审前准备程序中法官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第40页
  (八) 建立程序法官释明权制度第40-42页
第五章 结  论第42-43页
参考书目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反式激活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历史街区的小规模动态更新--以重庆“川道拐—文觉寺”片区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