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文献研究 | 第12页 |
| ·口述历史 | 第12-13页 |
| ·影像资料搜集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的局限 | 第13-15页 |
| ·语言难以克服 | 第13页 |
| ·资料的缺乏 | 第13页 |
| ·访问的遗漏 | 第13-14页 |
| ·笔者能力有限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藏戏--阿姐拉姆(a jia lha mo) | 第15-28页 |
| ·藏戏概况 | 第15-23页 |
| ·藏戏起源的争论 | 第15-18页 |
| ·藏戏流派 | 第18-19页 |
| ·传统八大藏戏 | 第19-21页 |
| ·藏戏的演出习俗 | 第21-23页 |
| ·藏戏演出的三个部分 | 第23页 |
| ·藏戏的面具 | 第23页 |
| ·阿姐拉姆与藏戏、Tibetan Opera | 第23-28页 |
| 第三章 藏戏的昔与今 | 第28-51页 |
| ·古老藏戏的基本概况 | 第28页 |
| ·五世达赖喇嘛时期藏戏的发展概况 | 第28-30页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藏戏的发展概况 | 第30-36页 |
|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成立 | 第30-31页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戏曲所面临的问题 | 第31-33页 |
| ·中国戏曲改革对藏戏造成的影响 | 第33-36页 |
| ·十年动乱时期藏戏的发展概况 | 第36-38页 |
| ·藏戏近几十年来的改革发展 | 第38-44页 |
| ·藏戏与宗教的关系 | 第38-39页 |
| ·藏戏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觉木隆藏戏队戏师札西顿珠的改革 | 第40页 |
| ·十年动乱带给藏戏的冲击 | 第40-44页 |
| ·藏戏改革后所面临的问题 | 第44-51页 |
| 第四章 藏戏的传承及发展问题 | 第51-69页 |
| ·传统藏戏的传承方式 | 第51页 |
| ·学校教育-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新的传承方式 | 第51-61页 |
| ·第一、二次招生 | 第52页 |
| ·第三次招生 | 第52-53页 |
| ·第四次招生 | 第53页 |
| ·第五次招生 | 第53-61页 |
| ·民间藏戏团发展的情况--雪民间藏戏社、娘热乡民间艺术团 | 第61-64页 |
| ·雪民间藏戏社 | 第61-63页 |
| ·娘热乡民间艺术团 | 第63-64页 |
| ·藏戏未来的发展 | 第64-69页 |
| ·以电视剧的形式堆广藏戏艺术 | 第64-65页 |
| ·折子戏的创作 | 第65-66页 |
| ·走出西藏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 第66页 |
| ·让年轻人从小接受藏戏艺术的熏陶 | 第66页 |
| ·自治区藏剧团与民间藏剧团应多与各级学术单位联系 | 第66-67页 |
| ·编剧、导演、唱腔创作人才的培养 | 第67页 |
| ·藏戏发展有赖于政府的重视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69-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采访纪录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