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林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生物量的研究
1 前言 | 第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6-10页 |
·森林生产力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6页 |
·湿地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6-8页 |
·生态交错带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3-20页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3-17页 |
·地理位置 | 第13页 |
·地质地貌和土壤 | 第13页 |
·气候 | 第13页 |
·植被 | 第13-16页 |
·各环境点的群落状况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树干解析方法 | 第18页 |
·经验模型预测法 | 第18-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8页 |
·森林/沼泽交错群落建群种生长过程分析 | 第20-25页 |
·群落建群种白桦生长过程分析 | 第20-24页 |
·群落建群种毛赤杨生长过程分析 | 第24-25页 |
·森林/沼泽交错群落建群种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 | 第25-30页 |
·群落建群种个体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模型 | 第25-29页 |
·群落建群种营养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预测分析 | 第29-30页 |
·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分析 | 第30-38页 |
·群落生物量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 第30-33页 |
·群落生物量水平分布格局分析 | 第33-38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建议 | 第39-40页 |
5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