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空心 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17-25页 |
·硬模板法 | 第17-20页 |
·逐层自组装 | 第17-18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8-19页 |
·水热处理 | 第19页 |
·沉淀法 | 第19-20页 |
·软模板法 | 第20-21页 |
·气泡模板法 | 第20页 |
·乳液模板法 | 第20-21页 |
·自牺牲模板法 | 第21页 |
·无模板法 | 第21-25页 |
·奥斯特熟化 | 第21-22页 |
·柯肯达尔效应 | 第22-23页 |
·化学诱导自转变 | 第23-24页 |
·喷雾反应法 | 第24-25页 |
·YAG:Ce~(3+)微球荧光粉 | 第25-26页 |
·白光 LED 的分类 | 第25页 |
·YAG:Ce~(3+)的制备方法 | 第25页 |
·荧光粉发光机理 | 第25-26页 |
·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 第26-29页 |
·还原沉淀法 | 第26-27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27页 |
·薄膜法 | 第27-28页 |
·生物法 | 第28页 |
·吸附法 | 第28-29页 |
·光催化 | 第29-33页 |
·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29-31页 |
·TiO_2光催化改性技术 | 第31-33页 |
·立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介孔空心 TiO2的制备及其 Cr~(6+)吸附特性 | 第34-48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34-35页 |
·分析仪器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纳米介孔 TiO_2空心球的水热制备 | 第35-36页 |
·产品表征 | 第36页 |
·溶液中 Cr~(6+)浓度的标定 | 第36页 |
·吸附实施过程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吸附剂结构 | 第37-39页 |
·标准吸附曲线的绘制 | 第39-40页 |
·pH 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溶液 Cr~(6+)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TiO2添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重复吸附性能 | 第44-45页 |
·与 Cr~(3+)共存时对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TiO_2空心球的水热合成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62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步骤 | 第49页 |
·产物的分析与表征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60页 |
·产物的结构与形貌 | 第49-53页 |
·机理分析 | 第53-58页 |
·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第53-55页 |
·不同水醇比例对产物的影响 | 第55-56页 |
·硫酸钛浓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氟离子的影响 | 第57-58页 |
·光催化性能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Fe~(3+)掺杂 TiO2空心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62-72页 |
·引言 | 第62-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页 |
·实验试剂 | 第63页 |
·制备方法 | 第63页 |
·分析与表征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70页 |
·产物的晶体结构 | 第63-66页 |
·产品的形貌 | 第66-67页 |
·光学性能分析 | 第67-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YAG:Ce~(3+)荧光粉的等离子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72-82页 |
·引言 | 第72-73页 |
·实验部分 | 第73-74页 |
·产品的制备 | 第73页 |
·产品的表征 | 第73-74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4-80页 |
·结构与形貌 | 第74-77页 |
·元素分布 | 第77-78页 |
·光学特性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