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1 生物多样性 | 第10-11页 |
1.1 生物多样性概念 | 第10页 |
1.2 世界生物多样性 | 第10-11页 |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第11-16页 |
2.1 生物多样性受危害原因分析 | 第11-14页 |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 | 第14页 |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 第14-15页 |
2.4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 第15页 |
2.5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2.6 生物多样性公约 | 第16页 |
3 植物多样性及其现状 | 第16-18页 |
3.1 植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 第16-17页 |
3.2 植物多样性的分布 | 第17页 |
3.3 植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 第17-18页 |
3.4 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 第18页 |
4 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第18-20页 |
4.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 第18-19页 |
4.2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 第19页 |
4.3 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机构 | 第19-20页 |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 | 第20-25页 |
5.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 第20-22页 |
5.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战略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射阳县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现状 | 第25-33页 |
1 绿地生态系统 | 第25-28页 |
1.1 县域绿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 | 第25-26页 |
1.2 县城绿地生态系统 | 第26-28页 |
2 射阳县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 | 第28-33页 |
2.1 自然资源现状 | 第28页 |
2.2 天然植被 | 第28-29页 |
2.3 植物资源 | 第29页 |
2.4 目前用于绿化的主要树种 | 第29-32页 |
2.5 现存古树名木 | 第32页 |
2.6 主要乡土树种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射阳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地生态系统规划 | 第33-39页 |
1 规划目标与指标 | 第33-34页 |
1.1 规划目标 | 第33页 |
1.2 规划指标 | 第33页 |
1.3 规划依据 | 第33-34页 |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 第34-35页 |
2.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 | 第34页 |
2.2 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 第34-35页 |
2.3 遗传(基因)多样性保护规划 | 第35页 |
3 生态系统及景观多样性保护规划 | 第35-39页 |
3.1 自然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 第35-37页 |
3.2 人工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3页 |
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景与展望 | 第39页 |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 第39-40页 |
2.1 地和迁地保护 | 第39-40页 |
2.2 加强科学研究、确立优先保护的重点 | 第40页 |
2.3 加强法制建设,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纳入法制化轨道 | 第40页 |
2.4 实施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 第40页 |
2.5 控制人口,增强保护意识 | 第40页 |
3 射阳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点建议 | 第40-43页 |
3.1 加强风景区物种多样性保护 | 第40-41页 |
3.2 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 第41-42页 |
3.3 丰富县城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落结构 | 第42-43页 |
附件1 射阳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 第43-44页 |
附件2 射阳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图 | 第44-45页 |
附件3 射阳县园林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 | 第45-51页 |
附件4 乡土树种分布及利用程度 | 第51-52页 |
附件5 绿地生态系统植物名录 | 第52-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