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结构—行为—绩效(SCP)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导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文献回顾 | 第10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逻辑构架和主要内容 | 第13-17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1 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产业组织的概念 | 第18页 |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渊源 | 第18-20页 |
·哈佛学派与 SCP 范式 | 第20-22页 |
·芝加哥学派 | 第22-24页 |
·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 第24-25页 |
·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的评述 | 第25-26页 |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26-30页 |
2 我国基金业的市场结构 | 第30-53页 |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概况 | 第30-34页 |
·规范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阶段 | 第30-31页 |
·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试点阶段 | 第31-33页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国际化 | 第33-34页 |
·我国基金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 | 第34-47页 |
·我国基金市场的市场份额 | 第34-38页 |
·我国基金业的市场集中度 | 第38-47页 |
·我国基金业市场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 第47-53页 |
·我国基金市场结构的特征 | 第47-48页 |
·我国基金业市场结构的成因分析 | 第48-50页 |
·美国基金业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借鉴 | 第50-53页 |
3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行为 | 第53-82页 |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价格行为 | 第53-63页 |
·投资基金的费率构成 | 第53-54页 |
·美国基金业费率 | 第54-58页 |
·我国的投资基金费率 | 第58-63页 |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非价格行为 | 第63-80页 |
·我国基金产品的开发设计 | 第63-67页 |
·美国基金业的产品创新 | 第67-72页 |
·我国基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 | 第72-76页 |
·我国基金的营销和服务 | 第76-80页 |
·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道德风险 | 第80-82页 |
4 我国基金业的市场绩效 | 第82-108页 |
·我国基金业的利润率 | 第82-87页 |
·我国投资基金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 第87-98页 |
·基金业总资产规模 | 第87-89页 |
·基金数目增长情况 | 第89页 |
·我国基金资产的分布状况 | 第89-90页 |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速度 | 第90-91页 |
·我国投资基金渗透率 | 第91-94页 |
·我国投资基金化比率 | 第94页 |
·我国基金业的主要特点(与国际比较) | 第94-98页 |
·缺乏独立有效的基金评估体系 | 第98-100页 |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 | 第98-100页 |
·基金产品种类与投资风格 | 第100页 |
·加入 WTO 对我国基金业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我国基金业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 | 第104-108页 |
5 我国基金业的制度结构 | 第108-147页 |
·制度结构 | 第108-113页 |
·制度的定义 | 第108-109页 |
·交易成本 | 第109-113页 |
·美国基金业的制度结构及启示 | 第113-125页 |
·基金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125-127页 |
·我国契约型基金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影响 | 第127-134页 |
·契约型基金的运作机理 | 第127-128页 |
·我国契约型基金的制度缺陷及影响 | 第128-134页 |
·我国基金业的制度结构-行为-绩效 | 第134-147页 |
·规范的封闭式基金试点阶段 | 第136-140页 |
·开放式基金试点阶段 | 第140-147页 |
6 我国基金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47-181页 |
·我国基金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 | 第147-151页 |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观 | 第151-154页 |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 | 第154-158页 |
·逐渐构建可竞争的基金业市场结构 | 第158-160页 |
·完善信息传导机制 | 第160-163页 |
·健全监督机制 | 第163-168页 |
·强化激励机制 | 第168-170页 |
·大力发展低风险基金 | 第170-173页 |
·公司型基金--我国基金业的制度选择 | 第173-18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1-194页 |
后记 | 第194-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