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缝隙政府的基本理论 | 第1-26页 |
一、无缝隙政府的概念与内涵 | 第8-11页 |
二、无缝隙政府与公共部门再造 | 第11-26页 |
(一) 从大规模生产组织到无缝隙组织的转化特征对比 | 第11-14页 |
(二) 政府和服务组织进行转化时共有的核心过程和支持过程 | 第14-17页 |
(三) 无缝隙再造的基本原则 | 第17-22页 |
(四) 无缝隙再造的前提条件 | 第22-25页 |
(五) 无缝隙再造的步骤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与问题 | 第26-39页 |
一、官僚制定义、历史成因及其困境 | 第26-30页 |
(一) 官僚制定义 | 第26-27页 |
(二) 官僚制的历史成因 | 第27-28页 |
(三) 官僚制困境 | 第28-30页 |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与现状 | 第30-32页 |
三、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32-39页 |
(一) 政治动员偏好,政府机构制度化程度较低,缺乏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安排,造成“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局面 | 第32-33页 |
(二) 政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和工作上的低效率 | 第33-35页 |
(三)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缺乏有效监督,滋生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 第35-36页 |
(四) 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观性、随意性大。人员的录用往往不是依据严格的规定程序和手续,人员的晋升不是严格依据知识、技能和岗位需要,而是各种非正式关系起作用,直接造成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行政执法非常混乱 | 第36-37页 |
(五) 官僚制庞杂的体系,严密的层级结构导致上级对下级的监控力度不够,监控方法不科学,统计数据缺乏透明度和可靠性,政绩工程现象普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的恶劣影响 | 第37-38页 |
(六) 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导致政府机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造成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环节过多,程序过于繁琐,办事缺乏效率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无缝隙政府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与基本构想 | 第39-62页 |
一、“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触动 | 第39-44页 |
二、无缝隙政府对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 第44-50页 |
(一) 推动政府治理观念创新,增强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确立“顾客导向”政府服务理念,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第45-46页 |
(二) 贯彻“竞争导向”原则,推动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竞相提高服务水平 | 第46-47页 |
(三) 以建设电子化政府为手段,建立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行政管理体制 | 第47-49页 |
(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改革 | 第49页 |
(五) 加大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力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第49-50页 |
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 | 第50-62页 |
(一) 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改革,建立行政审批中心,为民众提供无缝隙服务 | 第50-51页 |
(二) 积极推进政府流程再造,实现审批流程的重组、再造,达到合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的,最终实现机构、部门、人员的最优化配置 | 第51-52页 |
(三) 运用先进IT技术,加快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实施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努力建设廉洁、规范、高效、服务型政府 | 第52-56页 |
(四) 加强公务员培训,实行优胜劣汰,努力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以跨职能团队以及“通才”型公务员向公民提供一步到位的服务 | 第56-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