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0-11页 |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 第11-14页 |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特性 | 第11-13页 |
·超磁致伸缩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第13-14页 |
·超磁致伸缩智能构件热变形控制研究现热状 | 第14-17页 |
·强制水冷温控 | 第15-16页 |
·半导体温控 | 第16页 |
·相变材料温控 | 第16页 |
·直接液体冷却温控 | 第16-17页 |
·智能构件温度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PID控制策略 | 第17-18页 |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 | 第18页 |
·PID自整定控制策略 | 第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智能构件热特性分析及电磁设计 | 第21-32页 |
·智能构件精密异型孔加工原理 | 第21-22页 |
·驱动线圈优化设计方案的提出 | 第22-24页 |
·驱动线圈优化设计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并联交直流叠加驱动方案 | 第23-24页 |
·交直流分离驱动方案的提出 | 第24页 |
·交直流分离驱动线圈有限元仿真 | 第24-29页 |
·改进型交直流叠加驱动方案有限元仿真 | 第25-27页 |
·交直流分离驱动方案有限元仿真 | 第27-29页 |
·电磁场有限元仿真结果总结及方案优选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智能构件热控方案建立和流固耦合传热有限元模型研究 | 第32-46页 |
·智能构件驱动线圈温控方案设计 | 第32-34页 |
·智能构件温控需求分析 | 第32-33页 |
·智能构件温控方案选择 | 第33-34页 |
·智能构件流固耦合传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40页 |
·超磁致伸缩智能构件冷却水流态分析 | 第35页 |
·超磁致伸缩智能构件流-热耦合场建模 | 第35-37页 |
·超磁致伸缩智能构件涡流功率损耗计算 | 第37-38页 |
·超磁致伸缩智能构件固体区域温度场建模 | 第38页 |
·模型单值性条件 | 第38-39页 |
·模型数值求解公式推导 | 第39-40页 |
·智能构件流固耦合传热有限元模型实施及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流固耦合传热有限元模型的实施 | 第40-4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智能构件串级温度控制算法设计 | 第46-60页 |
·智能构件温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智能构件本体对象的动力学建模及其参数辨识 | 第46-48页 |
·外围水温控制环节的多阶非线性回归参数辨识 | 第48-50页 |
·智能构件全闭环串级温度控制策略 | 第50-52页 |
·PID控制算法简介 | 第50-51页 |
·串级PID控制策略 | 第51-52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串级控制系统参数优化 | 第52-56页 |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 第53页 |
·最优化控制与遗传算法简介 | 第53-54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参数优化 | 第54-56页 |
·优化运算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智能构件水冷温控综合实验研究 | 第60-70页 |
·智能构件及其温控系统平台的搭建 | 第60-65页 |
·交直流分别驱动智能构件 | 第61页 |
·冷却水循环管路系统 | 第61-62页 |
·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62-64页 |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4-65页 |
·智能构件水冷温控系统综合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总结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附图目录 | 第72-74页 |
附表目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