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论文的写作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论文写作的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写作的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论文总体思路及内容结构 | 第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有关本论文的相关理论 | 第17-36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19页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20-23页 |
·城市理论 | 第23-27页 |
·城市的产生及其特征 | 第23-25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学说 | 第25-27页 |
·政府行为 | 第27-35页 |
·政府职能 | 第27-33页 |
·政府行为模式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我国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 第36-44页 |
·我国大中城市的地位与功能 | 第36-38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性 | 第38-41页 |
·我国大中城市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及分析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62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标 | 第44-46页 |
·评价指标的选定原则 | 第46-47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47-60页 |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简介 | 第48-49页 |
·BP网络基本原理 | 第49-52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2-60页 |
·使用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事项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借鉴 | 第62-72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政府的关系 | 第62-63页 |
·国内外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借鉴 | 第63-68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失败教训 | 第63-67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67-68页 |
·我国大中城市发展中政府行为误区 | 第68-69页 |
·我国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对策 | 第72-95页 |
·建立促进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体系 | 第73-77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体系的框架 | 第73页 |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体系的构建 | 第73-77页 |
·加强文化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 第77-78页 |
·优化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第78-85页 |
·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 第79页 |
·优化城市的市场环境,扩大城市的辐射力 | 第79-80页 |
·做好环保工作,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 第80-85页 |
·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85-90页 |
·实行城乡一体化,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第90-91页 |
·其他政府行为对策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7章 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政府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95-139页 |
·宁波市的资源与经济概况 | 第95-98页 |
·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8-123页 |
·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环境基本面分析 | 第98-122页 |
·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环境总体评价 | 第122-123页 |
·BP网络预测系统对宁波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预测 | 第123-131页 |
·宁波市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 第124-127页 |
·宁波市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 第127-129页 |
·宁波市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预测 | 第129-131页 |
·宁波市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采取的行为 | 第131-138页 |
·消除可持续发展要素瓶颈 | 第132-135页 |
·做好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建设 | 第135-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结论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附录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