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地震预警及预警震级测定的现状 | 第10-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P 波震相自动捡拾 | 第16-30页 |
| ·引言 | 第16-17页 |
| ·常用震相捡拾方法 | 第17-19页 |
| ·长短时平均(STA/LTA)方法 | 第17-18页 |
| ·AIC 准则 | 第18-19页 |
| ·震相捡拾算例: | 第19-28页 |
| ·长短时平均(STA/LTA)方法 | 第19-23页 |
| ·长短时平均+AIC 方法 | 第23-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方法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地震预警震级测定方法概述 | 第30-31页 |
| ·地震预警的常用震级测定方法 | 第31-39页 |
| ·周期参数 | 第31-35页 |
| ·幅值参数 | 第35-38页 |
| ·能量参数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震级大小与震源距对预警震级测定的影响 | 第40-98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所用记录及处理 | 第40-44页 |
| ·Kik-Net 井下强震记录 | 第40-41页 |
| ·记录的处理 | 第41-44页 |
| ·分区间震级拟合 | 第44-73页 |
| ·分区间震级拟合的意义: | 第44-45页 |
| ·数据及分类 | 第45-46页 |
| ·分震级和震源距区间预警震级拟合 | 第46-72页 |
| ·分震级和震源距区间预警震级拟合结果 | 第72-73页 |
| ·预警震级拟合公式进行分析 | 第73-96页 |
| ·计算时间窗长影响 | 第74-78页 |
| ·不同记录分量对震级测定的影响 | 第78-84页 |
| ·相同震级区间内不同震源距的拟合结果分析 | 第84-91页 |
| ·相同震源距区间内不同震级的拟合结果分析 | 第91-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展望 | 第99-100页 |
| 附录 | 第100-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