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分布异构环境中的高端企业应用集成框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3页
 1.1 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第10页
 1.2 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第10页
 1.3 企业应用集成以及关键技术第10-11页
 1.4 企业应用集成框架第11-12页
 1.5 本文重点和结构第12-13页
第2章 应用集成的关键技术第13-25页
 2.1 消息技术第13-16页
  2.1.1 消息服务所处的位置第13-14页
  2.1.2 点到点的消息传递第14页
  2.1.3 发布/订阅方式的消息传递第14-15页
  2.1.4 推和拉的消息模型第15页
  2.1.5 消息的过滤第15-16页
  2.1.6 面向消息中间件第16页
 2.2 CORBA消息规范第16-24页
  2.2.1 推出新规范的原因第16-17页
  2.2.2 异步方法调用(AMI)第17-18页
  2.2.3 时间独立调用(TM)第18-21页
  2.2.4 Qos管理和控制第21-24页
   2.2.4.1 客户方策略控制第21-22页
   2.2.4.2 服务方策略控制第22页
   2.2.4.3 策略类型第22-24页
 2.3 JCA框架第24-25页
第3章 消息代理第25-44页
 3.1 消息代理的体系结构第25-26页
 3.2 消息代理模型的构成第26-33页
  3.2.1 消息系统第26-27页
   3.2.1.1 可靠的消息传递第26-27页
   3.2.1.2 回执第27页
   3.2.1.3 消息事务处理第27页
   3.2.1.4 消息持久性第27页
  3.2.2 消息的翻译和转换第27-29页
   3.2.2.1 消息翻译第28-29页
   3.2.2.2 消息格式的转换第29页
  3.2.3 消息略由第29-32页
   3.2.3.1 消息代理内部路由第29-30页
   3.2.3.2 消息代理之间的路由第30-32页
  3.2.4 应用消息适配器第32-33页
 3.3 消息代理的实现第33-43页
  3.3.1 Formatter第33-34页
  3.3.2 Rules第34-35页
  3.3.3 Broker第35-36页
   3.3.3.1 消息获取的处理原则第35页
   3.3.3.2 消息匹配第35-36页
   3.3.3.3 动作执行第36页
   3.3.3.4 失败处理第36页
  3.3.4 路由子系统第36-43页
   3.3.4.1 总体描述第36-37页
   3.3.4.2 最短路径算法第37-39页
   3.3.4.3 路径协商服务第39-43页
 3.4 消息代理总结第43-44页
第4章 应用适配连接器第44-59页
 4.1 适配连接器体系结构第44-45页
 4.2 适配连接器核心理念第45页
  4.2.1 标准的系统行为交互第45页
  4.2.2 公共服务请求接口第45页
 4.3 使用适配连接器结构的好处第45页
 4.4 连接管理第45-50页
  4.4.1 连接管理的结构第46页
  4.4.2 连接管理的类/接口图第46-49页
   4.4.2.1 ConnectionFactory和Connection第47-48页
   4.4.2.2 ConnectionManager接口第48页
   4.4.2.3 ConnectionEventListener接口第48页
   4.4.2.4 连接池管理第48-49页
  4.4.3 连接管理流程第49-50页
   4.4.3.1 创建新连接第49页
   4.4.3.2 关闭连接第49-50页
 4.5 事务管理第50-52页
  4.5.1 事务管理类/接口定义第50-51页
   4.5.1.1 ConneCtion接口第50页
   4.5.1.2 XAResourCe接口第50-51页
  4.5.2 事务管理流程描述第51-52页
   4.5.2.1 创建新连接的事务管理第51页
   4.5.2.2 连接关闭时的事务管理第51-52页
 4.6 服务请求接口第52-58页
  4.6.1 特性第52页
  4.6.2 公共服务请求接口结构第52-53页
  4.6.3 请求接口类结构图第53页
  4.6.4 与连相关的类第53-54页
   4.6.4.1 ConnectionFactory第53-54页
   4.6.4.2 ConnectionSpec第54页
   4.6.4.3 Connection第54页
  4.6.5 与交互相关的类第54-56页
   4.6.5.1 Interaction第54-55页
   4.6.5.2 InteractionSpec第55-56页
  4.6.6 基本元数据接口第56-57页
   4.6.6.1 ConnectionMetaData第56页
   4.6.6.2 RcsourceAdaptehMetaData第56-57页
  4.6.7 记录结果集接口第57-58页
   4.6.7.1 Record第57页
   4.6.7.2 MapppedRecord和IndeXedRecord第57页
   4.6.7.3 RecordFactory第57-58页
 4.7 应用适配器框架总结第58-59页
第5章 应用集成框架及其应用第59-65页
 5.1 框架体系结构第59页
 5.2 应用流程第59-60页
 5.3 在实际中的应用第60-65页
  5.3.1 “交换平台”系统概述第60-61页
  5.3.2 “交换平台”功能需求第61页
  5.3.3 “交换平台”系统结构第61-63页
  5.3.4 “交换平台”中的消息代理实现第63页
  5.3.5 “交换平台”中适配器的实现第63-64页
   5.3.5.1 ODBC适配器第63-64页
   5.3.5.2 文件适配器第64页
  5.3.6 企业应用集成框架带来的好处第64-65页
第6章 结束语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书目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溶性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1H NMR研究
下一篇:金属参与的有机硒合成新方法及组装新型分子梭关键砌块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