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1 工业企业集约经营涵义的界定 | 第14-22页 |
·集约经营内涵的基本意义 | 第14-15页 |
·工业企业集约式经营内涵的界定 | 第15-22页 |
·集约经营内涵的相对性 | 第15页 |
·集约经营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不是完全等同的范畴。 | 第15-16页 |
·工业企业的集约经营内在的注重技术、注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效益为核心。 | 第16-18页 |
·现代物流是企业实行集约经营的必要条件 | 第18-19页 |
·信息化是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必要条件 | 第19-22页 |
2 我国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及其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 | 第22-27页 |
·我国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 | 第22-23页 |
·其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 | 第23-27页 |
·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 | 第23-25页 |
·前苏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教训 | 第25-27页 |
3 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经济体制的制约 | 第27-29页 |
·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 第27-28页 |
·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制约 | 第28-29页 |
·科技教育的制约 | 第29-30页 |
·教育的制约 | 第29-30页 |
·科技的制约 | 第30页 |
·资源制约 | 第30-31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趋同化,规模不经济 | 第31-32页 |
·国企改革不到位,企业进行集约式经营的微观基础不牢固。 | 第32-34页 |
4 评价企业集约式经营水平的指标体系 | 第34-37页 |
·集约经营评价系统指标构建原则 | 第34页 |
·集约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界定 | 第34-36页 |
·四个潜在主因子指标的界定 | 第34-35页 |
·分指标的界定 | 第35-36页 |
·指标体系的框图结构 | 第36-37页 |
5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基于网络的SAS软件分布式系统对工业企业集约化经营进行案例分析 | 第37-51页 |
·原理 | 第37-39页 |
·关于SAS软件 | 第39-40页 |
·分布式系统的构建 | 第40-43页 |
·系统简介 | 第40页 |
·系统功能 | 第40页 |
·系统逻辑结构 | 第40-41页 |
·功能实现 | 第41-42页 |
·注意事项 | 第42-43页 |
·系统优点 | 第43页 |
·案例分析 | 第43-49页 |
·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 第49-51页 |
6 提高企业集约式经营水平的途径 | 第51-63页 |
·工业企业进行集约经营,要从实际出发 | 第51-52页 |
·完善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 第52-54页 |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体制保证 | 第52-53页 |
·加快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前提条件。 | 第53-54页 |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效益,提高经济的集约化水平 | 第54-55页 |
·发挥政府的作用 | 第54页 |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 第54-55页 |
·以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整体经济结构优化。 | 第55页 |
·确定适宜的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 第55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其他途径 | 第55-63页 |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55-56页 |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 第56-57页 |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 第57页 |
·发展知识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第57-59页 |
·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 | 第59-61页 |
·建立现代物流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