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1 三峡文化概述 | 第11-20页 |
1.1 三峡文化界说 | 第11-12页 |
1.1.1 兼收并蓄的文化因子 | 第11-12页 |
1.2 三峡文化与其它地域性文化迥然有别的特征 | 第12-20页 |
1.2.1 始源性文化 | 第12页 |
1.2.2 地域民族性文化 | 第12-14页 |
1.2.3 移民性文化 | 第14页 |
1.2.4 环境景观文化 | 第14-15页 |
1.2.5 经典文化 | 第15-20页 |
2 三峡民间建筑文化环境 | 第20-25页 |
2.1 三峡民间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 第20-22页 |
2.1.1 三峡古建筑的特点 | 第20-22页 |
2.1.2 三峡古建筑的根本建筑思想 | 第22页 |
2.2 三峡民间建筑文化环境史源 | 第22-25页 |
2.2.1 三峡远古建筑文化的发现与思考 | 第22-25页 |
3 三峡民间建筑与环境艺术 | 第25-36页 |
3.1 三峡民间建筑环境艺术的文化内涵 | 第25页 |
3.2 三峡民间建筑环境样式及地域特征 | 第25-27页 |
3.2.1三 峡民间建筑环境样式分类 | 第25-26页 |
3.2.2三 峡民间建筑环境的地域特征 | 第26-27页 |
3.3 三峡民间建筑形象与环境艺术案例分析 | 第27-36页 |
3.3.1 制盐重镇宁厂镇的环境艺术 | 第27-30页 |
3.3.1.1 形式自由多样、因地制宜的建筑街道环境布局 | 第27-29页 |
3.3.1.2 互通融洽的环境空间创造 | 第29-30页 |
3.3.2 石宝寨的建筑环境艺术 | 第30-32页 |
3.3.2.1 石宝寨的建筑艺术 | 第30-31页 |
3.3.2.2 标志性建筑与周围场镇相生相存 | 第31-32页 |
3.3.3 大昌镇的建筑环境艺术 | 第32-34页 |
3. 3. 3. 1大昌镇的选址特色 | 第0-32页 |
3.3.3.2 物质和精神世界相得宜彰 | 第32-34页 |
3.3.4 云阳张飞庙的建筑环境艺术 | 第34-36页 |
3.3.4.1 丰富多变的环境空间创造 | 第34页 |
3.3.4.2 对比和谐的视觉环境 | 第34-35页 |
3.3.4.3 灵活的入口空间 | 第35-36页 |
4 三峡民间环境装饰艺术 | 第36-46页 |
4.1 民间建筑装饰特点 | 第36-37页 |
4.2 装饰的独特性与整体环境的统一和谐 | 第37-38页 |
4.3 室内陈设与环境装饰艺术 | 第38-46页 |
4.3.1 家具陈设-室内环境装饰的重要载体 | 第38页 |
4.3.2 家具陈设分类及装饰特色 | 第38-46页 |
4.3.2.1 家具装饰的特色 | 第39-40页 |
4.3.2.2 陈设装饰特色 | 第40-46页 |
5 三峡民间色彩观念与环境艺术 | 第46-50页 |
5.1 三峡民间色彩的象征性 | 第46-47页 |
5.2 强烈的装饰风格 | 第47-48页 |
5.3 独特的视觉语言 | 第48-50页 |
6 三峡地域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 | 第50-55页 |
6.1 三峡地域环境艺术设计与美术造型 | 第50-51页 |
6.2 三峡地域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经验与教训 | 第51-55页 |
7 结语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