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资本市场效率研究导论 | 第1-19页 |
1.1 资本与资本市场 | 第9-14页 |
1.1.1 资本 | 第9-12页 |
1.1.2 资本市场 | 第12-14页 |
1.2 效率、资本效率与资本市场效率 | 第14-17页 |
1.2.1 效率 | 第14-15页 |
1.2.2 资本效率 | 第15-16页 |
1.2.3 资本市场效率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框架与结构 | 第17-19页 |
上篇 理论方法篇 | 第19-67页 |
第2章 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9页 |
2.1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有效性 | 第19-21页 |
2.2 理性预期与股票定价模型 | 第21-26页 |
2.2.1 预期与理性预期:概念与形式 | 第21-23页 |
2.2.2 理性预期股票定价模型 | 第23-26页 |
2.3 充分信息与信息不对称 | 第26-29页 |
第3章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 | 第29-53页 |
3.1 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基本理论 | 第29-32页 |
3.1.1 理论渊源 | 第29-30页 |
3.1.2 外部有效与内部有效 | 第30-31页 |
3.1.3 三类有效市场 | 第31-32页 |
3.2 对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的进一步阐释 | 第32-34页 |
3.3 有效资本市场实证检验的方法与模型 | 第34-43页 |
3.3.1 弱型有效市场检验 | 第35-40页 |
3.3.2 半强型有效市场检验 | 第40-42页 |
3.3.3 强型有效市场检验 | 第42-43页 |
3.4 有效市场假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第43-46页 |
3.4.1 时间效应 | 第43-44页 |
3.4.2 因子效应 | 第44-45页 |
3.4.3 超常易变性 | 第45-46页 |
3.5 投机行为与股市泡沫 | 第46-53页 |
3.5.1 投机行为模式综述 | 第46-48页 |
3.5.2 股市泡沫的含义及简便计量 | 第48-50页 |
3.5.3 股市泡沫与黑子动态自回归检验 | 第50-53页 |
第4章 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 第53-67页 |
4.1 生产函数与前沿生产函数 | 第53-55页 |
4.1.1 生产函数 | 第53-54页 |
4.1.2 前沿生产函数 | 第54-55页 |
4.2 前沿生产函数测度生产效率的非参数方法 | 第55-58页 |
4.2.1 前沿生产函数测度生产效率方法概述 | 第55-56页 |
4.2.2 非参数前沿生产函数方法的基本模型 | 第56-58页 |
4.3 投入效率测度与分解的非参数模型 | 第58-62页 |
4.4 产出效率测度与分解的非参数方法 | 第62-67页 |
下篇 实证分析篇 | 第67-138页 |
第5章 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检验 | 第67-79页 |
5.1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 第67-70页 |
5.2 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已有检验综述 | 第70-73页 |
5.2.1 中国股市的有效性 | 第70-72页 |
5.2.2 中国股市的“异象” | 第72-73页 |
5.3 对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检验 | 第73-79页 |
5.3.1 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走势的一般描述 | 第73-74页 |
5.3.2 中国股市有效性检验的模型设定 | 第74-75页 |
5.3.3 上海股市有效性检验 | 第75-76页 |
5.3.4 深圳股市有效性检验 | 第76-79页 |
第6章 中国上市公司资源配置相对效率实证分析 | 第79-100页 |
6.1 上市公司概况综述 | 第79-84页 |
6.1.1 上市公司的数量增长 | 第79-80页 |
6.1.2 上市公司结构变动 | 第80-82页 |
6.1.3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 第82-84页 |
6.2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效率测度 | 第84-91页 |
6.2.1 概述 | 第84-86页 |
6.2.2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投入效率测度 | 第86-89页 |
6.2.3 家电行业上市公司产出效率测度 | 第89-91页 |
6.3 冶金行业上方公司资源配置效率测度 | 第91-100页 |
6.3.1 概述 | 第91-94页 |
6.3.2 冶金行业上市公司投入效率测度 | 第94-97页 |
6.3.3 冶金行业上市公司产出效率测度 | 第97-100页 |
第7章 中国股票市场低效率的症结与治理 | 第100-122页 |
7.1 中国股票市场低效率的诊断之一:市场构造缺陷 | 第100-105页 |
7.1.1 市场功能定位偏颇 | 第100-101页 |
7.1.2 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 | 第101-102页 |
7.1.3 市场结构严重分割 | 第102-105页 |
7.2 中国股票市场低效率的诊断之二:市场运行缺陷 | 第105-113页 |
7.2.1 信息披露问题多多 | 第105-106页 |
7.2.2 市场监管脆弱乏力 | 第106-107页 |
7.2.3 政府政策频频干预 | 第107-108页 |
7.2.4 机构投资者不规范 | 第108-109页 |
7.2.5中介机构立场不公 | 第109-110页 |
7.2.6 退市机制很不完善 | 第110-112页 |
7.2.7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 第112-113页 |
7.3 中国股票市场低效率的诊断之三:上市公司缺陷 | 第113-118页 |
7.4 提高中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对策选择 | 第118-122页 |
第8章 国际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第122-138页 |
8.1 1920年代12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检验 | 第122-125页 |
8.2 美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检验 | 第125-132页 |
8.3 英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检验 | 第132-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