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银行业务论文--现代化管理论文

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理论初探

前言第1-17页
第一章 网络银行第17-30页
 第一节 网络银行的概念第17-22页
  一、 网络银行及其相关术语第17-19页
  二、 网络银行的定义第19-21页
  三、 网络银行的基本属性与特征第21-22页
 第二节 网络银行的发展第22-26页
  一、 网络银行的演变第22-24页
  二、 网络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第24-26页
 第三节 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第26-30页
  一、 业务组织方式的差别第26-28页
  二、 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第28-29页
  三、 资产负债结构的区别第29-30页
第二章 电子货币第30-41页
 第一节 电子货币的含义第30-34页
  一、 电子货币的定义第30-32页
  二、 电子货币的种类第32-33页
  三、 电子货币的属性第33-34页
 第二节 电子货币与其他支付工具的区别第34-36页
  一、 传统货币与电子货币第34-35页
  二、 结算卡与电子货币第35-36页
 第三节 电子货币与现代支付体系第36-41页
  一、 支付体系电子化第36-38页
  二、 电子支付方式与电子货币第38-41页
第三章 网络银行与网络金融组织理论第41-51页
 第一节 金融组织的经济学分析:传统金融组织理论框架第41-45页
  一、 金融组织及其存在的原因第41-43页
  二、 金融组织理论框架第43-45页
 第二节 网络银行产生与存在的原因第45-48页
  一、 网络银行产生的直接原因第45-46页
  二、 对网络银行存在的经济学解释第46-48页
 第三节 网络金融组织理论:对网络金融组织的再认识第48-51页
  一、 网络金融组织理论的基础:比较优势论第48页
  二、 网络金融组织的性质:企业―市场两重性假说第48-49页
  三、 网络金融组织职能与特殊性的演变第49页
  四、 网络金融中的银行组织第49-51页
第四章 电子货币与网络经济中的货币供给第51-65页
 第一节 货币性质:新货币经济学的质疑第51-53页
  一、 有关货币的定义第51-52页
  二、 价值均衡和货币均衡第52-53页
  三、 新货币经济学对货币的认识第53页
 第二节 电子货币的性质及其发行市场第53-57页
  一、 电子货币的性质第54-55页
  二、 电子货币的发行第55-57页
 第三节 网络经济中的货币供给第57-65页
  一、 电子货币的供给第58-60页
  二、 网络经济中的货币总供给第60-63页
  三、 综合货币供给方程第63-65页
第五章 网络金融中货币控制与货币政策第65-78页
 第一节 货币控制:货币供给的外生性问题第65-69页
  一、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的发展第65-67页
  二、 网络金融中的货币供给属性第67-69页
 第二节 网络金融中货币需求的变化第69-72页
  一、 网络金融中货币层次的划分第69-71页
  二、 货币及货币需求的变化第71-72页
 第三节 网络金融中的货币政策第72-78页
  一、 货币政策的现实变化第73-76页
  二、 未来的货币政策:历史遗迹?第76-78页
第六章 网络金融与网络金融市场第78-90页
 第一节 网络金融活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第78-81页
  一、 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变化第78-80页
  二、 网络金融市场的产生第80-81页
 第二节 网络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第81-85页
  一、 网络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第81-83页
  二、 网络金融市场面临的新问题第83-85页
 第三节 网络金融市场的风险与管理第85-90页
  一、 网络金融市场的总体风险与管理第85-86页
  二、 金融市场管理涉及的相关问题第86-90页
第七章 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的风险与监管第90-100页
 第一节 网络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第90-93页
  一、 网络金融监管: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第90-92页
  二、 网络金融监管制度选择第92-93页
 第二节 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涉及的主要风险第93-96页
  一、 网络银行的主要风险第93-95页
  二、 电子货币的主要风险第95-96页
 第三节 网络银行监管第96-100页
  一、 网络银行的规范监管与竞争力协调第96-97页
  二、 网络银行的国内监管第97-98页
  三、 网络银行的国际监管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6页
 一、 中文部分第100页
 二、 英文部分第100-106页
后记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港口加热中转液体硫磺工艺研究
下一篇: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MNNG诱致小鼠胚胎畸形肢体基因表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