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图表目录 | 第8-9页 |
绪言 | 第9-24页 |
第一节 “中国中心”视角下的朝贡体系研究 | 第10-13页 |
第二节 朝贡体系下的贸易往来 | 第13-15页 |
第三节 明代特殊的海外贸易管理体制 | 第15-21页 |
(一)明代海外贸易的特殊性 | 第16-17页 |
(二)明代海禁与朝贡贸易 | 第17-21页 |
第四节 研究重点、案例选择与相关史料说明 | 第21-24页 |
(一)主要研究问题 | 第21页 |
(二)研究案例说明 | 第21-23页 |
(三)相关史料说明 | 第23-24页 |
第一章 明代官方贸易体制:朝贡与海禁 | 第24-36页 |
第一节 明代朝贡贸易形式及其分析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明代市舶司制度及其分析 | 第27-30页 |
第三节 明代海禁制度及违禁物品管制 | 第30-36页 |
(一)明朝对紧需品输入的管制 | 第31-33页 |
(二)明廷对“出口物品”的管制 | 第33-36页 |
第二章 洪武时期对私人贸易的打击—以三佛齐事件为例 | 第36-45页 |
第一节 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香料贸易 | 第36-38页 |
第二节 三佛齐局势对明代香料朝贡贸易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一)三佛齐事件 | 第39-40页 |
(二)陈祖义“窃据”旧港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三佛齐局势对洪武末年朝贡贸易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四节 洪武海禁和明太祖对私人海外贸易的打击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永乐时期明代官方贸易的推进—以郑和下西洋为例 | 第45-53页 |
第一节 郑和下西洋和明代朝贡贸易的鼎盛 | 第45-48页 |
(一)南洋航道的扩展 | 第46-47页 |
(二)郑和下西洋与永乐年间的朝贡贸易盛况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海禁下的官方供销机制:明朝的香料贸易 | 第48-53页 |
(一)自永乐以来的明代香料进口 | 第49-50页 |
(二)海禁背景下明政府对国内胡椒市场的垄断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宣德后官方贸易的衰落—以琉球的中介朝贡贸易为例 | 第53-63页 |
第一节 海禁的强化与琉球的海上中转贸易:1426-1566 | 第53-59页 |
(一)海禁的屡次重申 | 第54-55页 |
(二)以香料为主的琉球与东南亚的中转贸易 | 第55-57页 |
(三)琉球中转贸易的意义—东亚朝贡贸易网络的形成 | 第57-59页 |
第二节 隆庆开海和琉球中转贸易地位的下降 | 第59-63页 |
(一)西人东渐对朝贡贸易的影响 | 第59-60页 |
(二)隆庆开海和明朝朝贡贸易体制的崩溃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7页 |
附录一:洪武年间(1368-1398)东亚主要国家朝贡次数统计 | 第67-68页 |
附录二: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东亚主要国家海路入贡次统计 | 第68-69页 |
附录三:明朝永乐至崇祯(1403-1644)主要海外国家朝贡次数统计 | 第69-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