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数值模拟的珠江三角洲及周边城市氮沉降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1章 引言第15-25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大气氮沉降研究现状第16-19页
     ·大气氮沉降通量研究进展第16-18页
     ·大气氮沉降模拟研究进展第18-19页
   ·区域排放源清单研究第19-22页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研究目标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2-23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页
   ·本文结构第23-25页
第2章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25-36页
   ·区域大气氮沉降模拟平台搭建第25-30页
     ·研究区域及模拟域参数第25-27页
     ·Model-3/CMAQ 空气质量模型第27-28页
     ·WRF 及气象场模拟设置第28-29页
     ·大气排放源清单处理模型(SMOKE-PRD)第29-30页
   ·排放源清单完善及时空分配优化第30-31页
     ·区域人为源大气排放清单第30-31页
     ·大气排放源清单时空分配第31页
   ·大气氮沉降模拟系统评价方法第31-34页
     ·气象及空气质量模拟评价方法第32-34页
     ·氮沉降模拟评价方法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区域排放源清单完善及时空分配优化第36-57页
   ·区域大气排放源清单完善第36-44页
     ·广东省区域排放源清单第36-37页
     ·珠江口及南海北部海洋船舶排放源清单开发第37-43页
     ·区域排放源清单及主要大气氮排放源识别第43-44页
   ·大气排放源时间系数第44-49页
     ·月变化系数第44-48页
     ·24 小时变化时间系数第48-49页
   ·空间分配权重因子更新第49-53页
     ·基于水运航道的空间权重因子建立第49-50页
     ·基于道路网的空间权重因子修订第50-52页
     ·空间权重因子空间覆盖度扩展第52-53页
   ·区域网格化大气人为源排放清单第53-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4章 大气氮沉降模拟系统评价第57-74页
   ·SMOKE-PRD 系统验证第57-58页
   ·2006 年气象模拟评价第58-64页
     ·温度第58-59页
     ·风速第59-61页
     ·相对湿度第61-62页
     ·年降雨量第62-64页
   ·2006 年区域空气质量模拟结果评价第64-70页
     ·污染物浓度水平评价第64-65页
     ·污染物空间分布评价第65-67页
     ·大气颗粒物组成第67-70页
   ·大气氮沉降模拟评价第70-73页
     ·区域大气氮沉降通量及化学组成第70-72页
     ·区域大气氮沉降时空变化特征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大气氮沉降特征分析第74-85页
   ·大气氮沉降通量及组成特征第74-76页
     ·区域大气氮沉降通量及影响因素第74-75页
     ·珠三角区域氮沉降化学组成特征第75-76页
   ·大气氮沉降通量时间变化特征第76-81页
     ·区域总氮沉降变化趋势第76-78页
     ·氮沉降组分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78-81页
   ·大气氮沉降通量空间变化特征第81-83页
   ·大气氮沉降时空差异性的环境影响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结论与展望第85-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件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模拟氨氮废水
下一篇:东莞市大气颗粒物中N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价